第二卷 公子 第三百二十九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4 / 5)
,把它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想了个遍,拿定主意了,到了第三天,再出门时,便开始留意一些本地的信息,连附近镇上的八卦也没放过。
就这么在练塘待了三四天,回到苏州后,春瑛第一时间就找到父亲,将他拉进屋里,关上了门。
路有贵一头雾水:“你怎么了?路上还顺利吧?小飞哥的庄子可有什么不妥?”
“没,他庄子挺好的。”春瑛坐在父亲对面,认真地道,“爹,我问你,这回你出来,身上带了多少银子?”
路有贵有些疑惑:“有三四百两呢,几乎把家里的活钱都提出来了。既是跟着侯府办事,自然不担心会被人抢了去,我这几天正看料子和绣品呢,这回运一批货回去,应该会赚不少。”
春瑛忙道:“爹先别忙着买,我有件事要跟你商量。你说……咱们家在这里置产好不好?若嫌苏州的贵,就到常熟去,不然临近的嘉兴、湖州什么的,也是可以的。”
路有贵怔了怔,以为自己明白了女儿的意思:“这倒是,先置办一点田产,等你过门时陪嫁过去,也有体面。”
“我不是这个意思!”春瑛脸红了红,深吸一口气,“爹做中人赚钱,只能看别人拿了什么货来,再从中说合,其实每次赚的都不多,除了一两几钱佣金,就是买家一时高兴了给的赏钱。东府那样的大买卖,一年里能有一两回就不错了,平时不过是几钱几钱地攒,爹却要来回不停地跑,岂不是太累了?”
路有贵叹了口气:“这也是没法子的。只等咱们家境况再好些,银子再多些,自家开了店,也就好了。”
春瑛道:“爹既要开铺子,为何一定要是绸缎铺?我这几年在外头逛了一圈,发现这江南有一种牙行,专做丝绸布匹生意,将本地的料子收购过来,再高价卖给各地的货商。爹是老手了,做这行眼光包管够,况且这里是江南,附近几个大小城镇,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料子没有?又有各地客商云集。爹在这里开店,必能如鱼得水!”
路有贵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才问:“你见那些牙行……生意果然好?”
“坐船经过时,看到拿货的商人都排到门外了。我也不是要爹您随便开店,自然要事先细细打听过的。如果不想在本地开,那就回京里开,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两地奔走,倒比先前还要辛苦了。”春瑛见父亲似乎有些动摇的意思,忙添了几句,“我还有一个主意:象东府这样的官宦人家,一年里办喜事,或是平日换季做新衣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