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惊圣教派,正气天碑!(2 / 5)
,一字一句的问:“为什么,凭什么说,我成就不了大儒的文位?我知道策论杂了很难成就大儒,但不知道会是完全的不可能!”
“你既然是大学士了,本圣就说给你听。”
天隐圣人也很无奈,文人就是这样,不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不能知道更高处的风景,知道了也没法理解,甚至很可能局限了一个人的思维,从而陷入永远没法成圣的怪圈里去。
圣人是怎么成就的,就连圣人自己都不清楚,然而盛唐曾经有一段时期有很好的教育各家的弟子,告诉不可能弄杂了策论,告诉不可能怎么样怎么样,然而那一段时期是黑暗的,盛唐足足三千年没人成圣。
所以,在宝玉书写策论的时候,圣人们还抱着宝玉能弄出‘中心观点’的希望,宝玉不清楚的是,在他停止神念金人的脚步的时候,有多少圣人扼手唏嘘:
这世上,少了一个必然成就大儒,而且有可能成圣的人物了……
天隐圣人盘膝坐下,别的圣人和半圣也随意的席地而坐。
等宝玉同样坐下了,天隐圣人认认真真的道:“天地间是有规矩的,各国的法令和天子的喻令,这些都有明文的讲究。守规矩会怎么样,不守规矩会怎么样,全都写得清清楚楚,可是,在这些规矩的上面还有天地自然的法则……
为什么需要呼吸,为什么需要吃饭,为什么需要穿衣,春夏秋冬冷暖四季是怎样的变幻而成,进士就能摸清、理解,甚至可以用自己的道理把这些给粉碎掉,但在更高的一层上还有无数的规则道理,连圣人都只能模模糊糊的看见,却不明白,这到底是因为着什么。”
宝玉有点明白了,震撼道:“策论杂了不能成就大儒,这也是其中的一个?”
“没错,李太白虽然潇洒风流,本心和策论都是那种随心所欲的做派,这点算不了什么,就算策论的中心是那种下九流的道道,只要够单纯,实力到了也能成就大儒,可是李太白……”
天隐圣人唏嘘的道:“你应该发现了,李太白的潇洒风流中藏着对许多女子的愧疚,雪樱儿的母亲、白狐娘娘等人是男女之情,还有对待子女方面的想要照顾却放不下自己不羁的生活方式,他用‘洒脱不羁’的观点写的策论,书写的时候却忍不住把内心的情绪写了出来,前后矛盾的策论没有统一的观点,他就没法成就大儒的文位。
而你,和他一模一样,你的策论都很有用,但也同样有完全不搭调,甚至有很多前后矛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