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2 / 3)
用士子来教授百姓耕田、用士子来教授百姓技击队列,并制定下严格的操练时间与操练目的——农闲时每两日根据所在里的诸生里令所掌握的才能习练剑术或枪矛半日,另外半日习练弓术,并在其中搜寻适合学习骑术、御术的农家子弟,每隔四日便挑其中一日为乡里舞象之年(15到20岁)以下的童子少年教授蒙学。
尽管如此,燕北与他的幕僚都知道这些农家子弟在将来未必会进入仕途,因而所教授的无非是开蒙与基础的《九章算术》,让他们将来即便不做什么大事,也能以此谋生。
但若单靠这些,不论燕北还是田丰亦或沮授,都不认为单靠制度就能保证百姓会听命行事,尤其是燕北。
在亲身经历庙堂之高的制度性至江湖之远后完全变形的经验之后,燕北再治国治政上略有感触,已不像过去那么幼稚。在决定改变一项制度之前,燕北与赵王宫的幕僚无数次推算之后发生最坏的可能,并专程从国中招来各地三老、普通百姓来问询此事……这着实有重大意义。
还真让他们找到漏洞。
在平民黔首之间,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直接决定了他们吃多少。以定下诸生士子的操练强度,不说处惯了力气的农人,单单那些开蒙学的童子、少年,普通的干饭稀饭很难保证他们操练之余还要受学的精力,这直接会导致这项制度崩溃。
燕北翻遍了今时史书,最终找出了一个被丢在灰尘里很久的东西,如获至宝。
先汉时孝武皇帝为筹措军费而使用的武功爵,总共十一级爵位,凡买到七级以上爵位的人可以任命官吏,其实就是开自朝廷的买官卖官。尽管这一政策令孝武皇帝很快筹集到足够的军费,但同样也使仕官渠道变得复杂,秩序崩坏。
燕北是不会开买官卖官的先河的,何况实际上在他治下千金之家并不多,就算是卖爵位,也很难达到孝武皇帝时的成果,关键是他也不缺钱。燕氏是借着北方接连混乱的东风才能良好地与幽州、冀州进行田制改革。因为田策的根本目的就是消除土地兼并,这天然就站到拥有广袤土地的士族、豪强、富户对立面,又未必能与百姓站在一起的事。
这么多年来不是没有人像荀悦一样抱着抑制兼并的想法,只是没人像荀悦一样抓住这么好的机会从而实践。
田策形成之后,便意味着燕氏治下基本不会出现拥田千顷的豪强。当田地所能获取的利益拥有上限,人们便只能将目光转向商市,从而带动商市的繁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