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立威2(2 / 4)
的双方以外,还有一支尾随跟进的队伍。如果不出意外,那个跟进捡漏的队伍已经开始发动攻击。如果此时跟进,有可能双方刚刚分出胜负,一个掌握不好,就会出现被迫强行等对方恢复的时间,如此一来就不再具备突袭的特性。
李恪下令手下放慢行进速度,同时派出两名斥候,分左右两个方向,向前探查敌情。时间不长,两名斥候返回报告,前方确实发生交战,而且已经接近尾声。不过从双方所处的位置来看,似乎是偷袭的部队处于下风。李恪不由大感好奇,连忙问为什么。
两名斥候也只是稍作观察便回来报信,根据两人看到的判断,应该是先前交战胜利的一方,察觉到第三方的存在。所以战胜后装作不曾察觉的样子,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进。在经过一座矮坡时,并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就地埋伏起来。两名斥候看到的情况就是,坡上人少的一方正压制着坡下的一方,使得坡下的一方尽管人数占优,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滑雪板的缺点就在这里,一旦失去了速度,要想上坡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现在的交战双方就是如此,坡下的人数虽然多,但是被坡上的人迎头一击,被迫停了下来。坡上的一方只要发动攻势,完全可以利用下坡的惯性把速度提起来。到时候只要围着坡下的一方,发动游击战术,就是一点点的去磨,也能把这些固定靶位给磨死。
既然了解了前方的战事,李恪更加的不着急。交战的双方采取这种消耗战,对于他们来讲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出发前每个士卒配备了两只箭壶,每只箭壶内二十支箭。一场战斗下来,难免会有消耗,即便是从战败方那里可以获得补充,从其量也不过是补满两只箭壶,再多了的话行动就会不方便。目前他们前方的交战,属于消耗战(互射),到最后即使战胜方可以获得一部分箭支的补充,也不会很多。再加上双方这一仗过后,即使是胜利方也会实力大损。自己一方到时只要冲上前去,予以对方最后一击便可轻松获胜。
待得手下人的体力完全恢复,李恪这才下令加快速度。同时下令队伍分成五组,每组二十人。每组间相距五十丈(约一百二十米)距离齐头并进。途中遇到任何阻碍地形都不要着急通过,要确保没有埋伏过后,才能通行。
前行三里左右,遇到战败方(包括胜利方阵亡士卒,所有中箭、中刀人员一律按照阵亡计算)正在缓慢前行。这支队伍居然有二百六十七人之多,这也就意味着前面的胜利一方还剩余三十三人。李恪决定战后一定要好好和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