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辽东制造局(2 / 3)
以说这里是李恪的别院。李恪名下的酿酒厂还设在这里,毕竟这里要靠近关内,生产出来的白酒大部分还是要销往关内的富庶地方,如果迁往沈阳城的话,在路途上就要远处数百里路。
另外就是,李恪麾下的机械制造局,也是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之一便设在营州城内,主要负责的是机械方面的研究与制造,这里的负责人是当初最早一批的工部的工匠张大山,他率领着一半的学生在这里研制蒸汽发动机;而沈阳城内负责研发的负责人则是张老道,他所负责的项目则更加的侧重于军工产业,比如火炮的改造之类的都由他来负责。两个制造局的研发侧重点不同,如果放在一起的话,很有可能双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李恪这才决定将他们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分别研发。他麾下的制造局的保安措施,要远远的高于京城的工部制造局,在这里负责保卫工作的侍卫,一水的黑人侍卫,由于和周围的人没有任何的交集,所以没有正当的手续闲杂人等根本就难以靠近这里。
来到营州李恪才知道,这里的蒸汽发动机的研发进度,丝毫不亚于京城的工部制造局,甚至在很多地方已经领先于京城。陪同李恪一起来的那两个工部制造局的老工匠,在看到了这里的研究成果后不禁大为惊叹。原本还以为自己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内行,所以在来的时候抱着指点江山的万丈豪情,谁知道到了这里才知道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去知道对方,甚至有些地方还要他们去虚心的请教才行,于是以善于思考并且对于机械制造有着狂热兴趣的两个人,立即便放下了所谓的架子,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实际上,李恪在京城的那一次实验,已经无限的接近于成功,只要添加上制动装置便可以算作是成功了。不过这个时代所有的零部件都要依靠纯手工制造,而且结构也非常的复杂,这才使得第二次的正式测试迟迟没有进行。
然而营州这里,几乎是在京城进行正式测试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只不过这里的测试和京城不同,这里的测试并不是以整车的形式进行测试的,而是把各个系统进行了单独的测试,这其中就包含有刹车制动方面的测试,据说效果还不错。
主持汽车方面研发的是一名叫做王海川的学生,今年还不足十九岁,当初高句丽趁李恪不在辽东之际,出动二十万大军对辽东发动进攻的时候,李恪便认识了他,等到战事结束以后,便把王海川送到了这里,让他组织人手进行汽车的研制。之后由于李恪过于忙碌,便再也没有过问这边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