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灭新罗 上(3 / 4)
讲,所占据的面积不过相当于朝鲜半岛的四分之一,如此之小的面积上,居然设立了三十八个郡城、一百零一个县城,另外还有三个州、一个小京。而当时整个百济也不过二百余万的人口数量,其中的五座都督府的人口数量都超过了二十万人,而泗沘城更是拥有三十余万人口,这就已经占据了原百济总人口的一半。剩下的再分散到如此众多的郡县平均下来,每个郡也不过不到三万人的规模。按照当时大唐的设置,每户人口按照八人计算,也就是三千余户的样子,而当时大唐县制的划分为六千户以上为上县,三千至六千户为中县,三千户一下为下县。也就是说百济的郡城充其量也不过相当于大唐中等县的规模,至于他们所谓的县城充其量也不过就相当于大唐的一个镇子。只要对方敢于负隅顽抗,李恪便会毫不客气下令炮兵进行炮轰,等到郡县完全陷入到火海之中以后,便继续率领大军向前推进,至于城中百姓的死活,用李恪的话就是:既然不肯为我大唐所用,那么留着他们也是祸害,索性断了他们继续生事的念想。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李恪所率领的大军能够如此快的来到汤井郡城外。汤井郡已经算得上是原百济北部数得上的大郡,加之新罗以及叛军组织了大量的人员在这里,试图阻击从北方前往泗沘城支援的唐军,所以当李恪的人马抵达城下之时,城中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十万,其中用于参战的叛军就已经达到了五万。这些人密密麻麻的立于城墙之上,至少在场面上要胜过李恪的大军。
李恪最为擅长的作战方式就是以少打多,那些个众所周知的经典战役,哪一次不是他以少胜多获得的。如今对方不过是五万左右的暴民,无论他们如何的喧嚣都不会对李恪造成任何的影响。当麾下的大军排兵布阵完毕以后,便派出一名嗓门洪亮的士卒前往城下喊话,限令他们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开城投降,否则的话城破之后必将屠城。早已经被复国思想蒙蔽了双眼的这些个暴民,自认为自己人多势众,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没有遇到大唐军队的有力镇压,他们便认为大唐军队不过如此,上一次之所以能够灭掉百济,不过是一时侥幸罢了,所以在听到城下士卒的喊话后,也不管手中的弓箭能够射得到对方,直接一阵乱射。
说实话,李恪还真的怕对方在听完喊话之后便开城投降,那样的话他就没有借口大开杀戒了。如今对方既然敢于主动进攻,那就也不用等到一炷香以后了,直接下令炮兵对准四座城门进行试射。一旦调教好射程以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摧毁四座城门,彻底的断掉对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