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出征倭国 二(3 / 4)
世民一辆汽车,而且工部制造局如今也能够制造的出来。但是船用蒸汽发动机就并非是工部制造局刻意制造的了,毕竟长安深处内陆,又是河流相对偏少的北方,没有必要重视发展战船,所以工部制造局虽然拥有李恪送过来的制造图纸,却没有将只作为重点研制的项目。倒是莱州水师这边的造船厂,对这个蒸汽发动机比较感兴趣,但是受研发经费的限制,再加上李恪提供的图纸只不过是根据普通发动机进行的设想,距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所以研发的进度要远远的落后于李恪这边。
李世民等人在登船参观过后,立即决定要乘坐这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船前往倭国。李恪听后不仅大感头疼,要知道这三艘大船原本是用来做实验用的,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再半路上抛锚,还有就是发动机的动力虽然足以支撑整艘船甚至于重载航行,但是航速却及不上风帆船的速度,虽然船上也装配有船帆,但是由于甲板之上要给众多的烟囱留出足够的地方来,所以船帆的数量也就远远的少于其他战船,再加上使用发动机工作的时候,烟囱的底部温度很高,所以为了避免将船帆引燃,发动机和船帆是不能同时使用的。
最最令李恪头疼的还不是这些,这三艘船当初设计的时候是按照运送给养和兵员进行设计的,所有供兵员休息的房间都是可以容纳数十人的大房间,需要运送兵员的时候,房间内只要放置上下层的床就可以,而去除了这些床就变成了运送给养的货舱。李世民乃当今天在,随同他出征的则无一不是当今的朝廷重臣,总不能让他们挤在一起休息睡觉吧。怎奈好话说了无数,李世民就是不肯改变主意。无奈之余,李恪只好花费了三天的时间,将其中的一艘船进行了一番改建,这才勉强的达到能够让这些人入住的标准。
早已经做好准备的二十万大军开始陆续的登船,按照早已经选定好出海的黄道吉日,一千五百余艘大小战船开始陆陆续续的离开了海港。一千五百余艘战船同时在海面上行驶,抬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遍布了上百里方圆的海面,场面上极度的壮观。
如此庞大的船队在海面上行驶,想要维持好行进中的队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避免有船只在航行的途中掉队,就要将航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慢的速度上。
船队在抵达济州岛的时候已经到了六月末,整整一个月的航行使得绝大部分从来没有上过海船的大唐士卒苦不堪言。为了让士卒们在抵达倭国的时候保持充分的战斗力,李世民不得不做出了将船队停靠在济州岛进行短暂的休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