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5 / 6)
头再来。
为此,在整个制造的过程当中,李析曾经多次去看过托马斯教授,在整个的研究当中,包括托马斯在内的一百多个组员,为了这个无引力机车的制造,竟然先后重复了一万多个实验,三千多个猜想。
甚至在制造的过程中,光生产的构件,就制造了几万个。
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工程,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位。
不过,整个付出,显然还是有收获的,或者说,幸好有图纸,如果没有图纸的话,估计再过一百年,让托马斯教授这些人来进行研究,也不太可能制造出无引力机车。
这一次,则是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面,便顺利将无引力机车的各个构件研究清楚,然后便迅速开始制造。
看到这种情况,李析都不禁抹了把汗,之前,他还以为有了图纸之后,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想要制造什么仪器,就能够制造什么仪器,到了后来,至少是经过托马斯教授他们这一次的制造无引力机车,才让李析彻底意识到,原来即使是有了图纸,想要根据图纸,将这么一个仪器制造出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其中有无数的技术问题,等待解决。甚至还包括仪器落后,无法正确的测量运算的问题。
是的,无引力机车,在仪器构件方面和材料方面,要求的精度以及性能,都不是能够轻松解决的。
再加上各种实验仪器的缺乏。
说起来可笑,其实真的是实验仪器的缺乏,不是没有仪器,而是现在的仪器,对于制造无引力机车来说,太落后了。
以至于最终,为了制造无引力机车,小组内的研究人员,都已经多次改造了仪器。
就这,还是在有着图纸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图纸,只有理论,估计就算有个三五十年都不一定知道应该怎么做。连改进图纸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改进。
这让手里面已经预存了一份图纸的李析,短时间内,都不知道是否应该将这么一份图纸拿出来了。
幸好,这一次的无引力机车,在彻底研究清楚之后,还是很顺利的在实验室当中生产了出来。
一台缩小版的无引力机车,正常版的无引力机车,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圆形的气垫船,但是大小却有十米乘以十米。
这个缩小版的,却只有两米乘以两米。
接下来当然是拿这个缩小版的无引力机车来进行性能试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