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杂谈(2 / 5)
也是他们代工的,好像和新闸那边谈过了,可能在新闸建立一个生产基地,不过……”
“什么?”
冯一鸣有点无语,“这家公司在整机技术上蛮先进的,想帮星海科技、魅族科技设计几款低配置的手机……人家富士康都没提出这种合作方式,他们倒是挺自信的。”
冯一鸣并不清楚,前世在中国内地,手机代工企业中,闻泰集团其实是名列前茅的,和小米之间勾搭的很深,甚至小米推出的红米系列手机全都是闻泰集团设计的。
“低配置意味着销售价低,利润空间小,但也意味着能够大面积铺货啊。”张长河有点意外,“这对于手机品牌的推广是有好处的,你拒绝了?”
“当然。”冯一鸣解释道:“在未来至少十年之内,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都将不会饱和,而且民众的购买力会逐年上升,星海科技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也有远大的目标,不会为了所谓的市场占有率去拼低端手机区域。”
张长河才懒得管这些事,转而问起正事,“其实富士康那边是有意进入江河高新园区的,名单到底定下来没有?”
“定下来了,富士康是国内影响力最大,也是出货量最大的代工企业,怎么可能排除在外?”冯一鸣摇摇头,“但是签订长期合作合同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展雄还是星海都不会答应,顶多是长期合作协议,何况星海科技是拥有第一级别的自主运营权的。”
合作合同和合作协议之间的区别,张长河心里清楚的很,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问:“以你的判断,富士康到底有没有在江河筹建生产基地的计划?”
“我哪里知道?”冯一鸣撇嘴道:“不过嘛,江河市如今的条件是摆在这的,虽然现在物流发达,但是围绕着星海科技,江河、新闸两地已经出现了不少手机产业链相关企业……”
其实这方面冯一鸣和吴震、林文武、秦向南讨论过,如今星海科技的生产一方面依靠手机工厂,一方面依靠代工,但是从未来长期趋势来看,会和闻泰、富士康类似的代工企业合资建立生产基地来降低成本。
张长河沉吟良久才点点头,“先谈着吧,成不成再说,至少有个闻泰集团垫底……”
“那是新闸的……”
“我知道!”张长河哼了声,“现在不仅仅是省里,就是燕京都已经定下来了,将江河、新闸作为一个产业群体打造,两地相辅相成,既有区别也有关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