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只是旁观(一)(2 / 4)
即便对高冉而言,“独居”绝对比“群居”更能诱引她活下去。但本质上,她也不过是选择了更适合她的生存方式去尽力维持着——对环境的适应与她自身的精神世界——的平衡,而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能活下去。
尽管她知道,所谓的“精神世界”或许也只是“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不断适应着环境的变化、进而逐渐衍生出的一种副产物。但有得必有失。既然“人”生来就能拥有远比其他物种更为发达的大脑,能利用这颗大脑进而获得更多的生存优势,那么,“人”就得为拥有这样的大脑而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产生了所谓的“文明”、所谓的“思想”,这些,本质上都是那颗大脑的副产物。
这样的副产物,好的一面,是能构造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团结起不同的想象内容所能凝集来的规模可大可小的“人群”,好一起共同去把想象变作现实;而坏的一面,若是作恶,又或是是对一方是有利、对另一方则是伤害的话,那这样的想象,便会导致规模可大可小的争斗、甚至是战争。
而就个人而言,只要是个“人”,那他这一生就永远都会同时活在两个世界里——好似真实又不见得就是真实的全部面貌的所谓的“现实世界”,和引导自己“演”完自己的人生剧本的所谓的“精神世界”。
至今为止,高冉早已无数遍地想过,但即便心里清楚她能触及到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但又能怎样呢?“想象力”构造出的副产物的力量真的太过强大了,强大到自从她真正意识到它的强大之时,就已主动彻底地放弃了对它的反抗。那之后,她只想努力去适应——用更适合的方式去满足它,以此来换得内心片刻的安宁。
尽管在其他方面,高冉能够很好地警惕着不会迷失在“手段”之中,能很好地避免因把“手段”和“目的”搞混淆了、以致自己彻底迷失在对“手段”的无止境的追逐之中;但,对于“精神世界”这个副产物,高冉却从第一次在思考中触及到关于她眼里的“我”的本源和意义之时,才开始渐渐明白:
或许,当“人”最初产生了想象力,并且能借由这份想象力来团结起更多的同类,以众人的合作来大大增强了整个种群的生存力的同时,“人”也因为这样的想象力的愈发强大,以及它所构筑的“精神世界”对“人”的影响力的越加深远,而使得“想象力”逐渐变得不再只是最初为了生存而演化出的一种单纯的“手段”而已了。——至少,对于像高冉这样的“人”而言,是不是活着,能不能长久地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