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榆关风云(一)(3 / 4)
博之前,一直是平州镇军的驻地,各项设施都算完备,军舍、马栏、操场、箭楼等等一应俱全。按照张在吉的吩咐,郑县令亲自征募了一千流民,三日内便将各处洒扫得干干净净,破损的栅栏进行了修补,军舍的窗纸也重新做了粘贴,就连马栏都仔细的洗刷一新。
当张在吉率刺史府及卢龙县一干官员在营寨门口迎接到新任平州兵马使的时候,眼神却不免暗淡了几分,略略有些失望。无他,周知裕带领的前健卒营官兵实在是有点……太少了。光是等候的平州一方官绅胥吏衙役差解就有百多人,两边还挤满了前来围观的平州百姓和流民,大家都想一睹大军风采,可结果等来的只有寥寥几十个。
张在吉还有些不甘心的问道:“好问,后续还有多少人马?某也好交代下面预为布置。”
周知裕有些尴尬,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却不能堕了自家威风,咳了一声,笑道:“胡虏,跳梁之辈而已,癣疥之疾,哪里需要多少人,有这几十个老军足矣!”
两人素有深交,本是同村玩伴,一起长大的,只不过一个后来从了文,一个习了武。张在吉自然知道这位好问兄是嘴硬,便也只能无奈一笑,引着周知裕等人进了营寨。
周知裕是新任的平州兵马使兼榆关守捉使,也就是说,他是平州地方名义上的二号人物。但在卢龙军体制内,各州兵马使是由节度府直接节制的,刺史张在吉管不到周知裕。相反,在卢龙军许多州县,兵马使因为掌握军权,又直辖于节度府,在地方上往往说话分量更重一些,有些强项的兵马使甚至直接插手地方政务,刺史也为之无可奈何。这样的人物到了地方,平州凡是上得了台面的都到场了,当晚就在军营内摆开酒宴犒劳新到周知裕等人。
周知裕是个做事干净利落,不喜欢拖泥带水的人,他的心思根本不在享受上,第二天一早便赶赴城内刺史府,和张在吉商议了整整一天,将粮饷事宜梳理好,再把征募流民的细节敲定,回来的时候带了一叠文本告身,便在军营内召集所有军官军议,当场宣布了新的任命。
要想重整平州镇军,就必须将军官架子搭建起来,对于这件事情,周知裕在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按照节度府给的编制,平州镇军包括三个标准营头,每营五都,每都两队,每队十伙,实职领兵的军官为三个营指挥、十五个都头兼队正、十五个队正、一百五十名伙长。实际上各军头是不会按照满编来征募的,简而言之,就是吃空饷。这不单单是卢龙军的惯例,也是天下各军的惯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