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轩然大波(4 / 5)
第一次诗会的内容与章程定了下来。在章程之后,更有一份附有苏州士林三十七人联署的倡言信,言清音文社无违律令,有用于国,力倡扬州州衙以江南士林为念,速去总司封禁云云。
看到这份倡言公开信,唐松大喜过望,当即交由上官谨亲自安排从速发往各州弘文印社。
借助兵部驾部司统管的驿传系统,在花费重金之后,清音文社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诗会章程与公开倡言信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往分送各州。
仅仅数日之后,遍布江南各州的弘文印社前都张贴起了诗会章程与倡言信,且凡购书者皆能免费获赠一份。
一传十,十传百,此物一出,继前面那份晓谕告示之后,清音文社再次震动江南。
清音文社开办以来的第一次诗会终于开始了,睹此消息之后,江南各州无数以诗文自诩的士子们皆是摩拳擦掌,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以清音文社如此大的规模,只要能在这次诗会中有精彩表现继而雀屏中选,则自己的诗作就能经由弘文印社精印行世,届时一举成名直如探囊取物耳。
自古以来,不好利禄官位的读书人总还有一些,但不好名的却是少之又少,这次得着这么好的机会,谁肯让人?一时间真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力图要在此次诗会中一鸣惊人,脱颖而出。
借助于清音文社庞大的根基,诗会的消息一出果如预想般搅动了整个江南士林,观其引起的躁动,还真有几分神都科考的气氛。
与此同时,公开倡言信也随之遍传江南,清音文社总司被扬州州衙封禁的消息顿时广而周之,引起士林大哗。当此之时,士子们参与诗会的热情有多高,对扬州州衙的非议就有多深。
此次诗会明确以各州社管为初审,只有经他们筛选过的诗作方能携往苏州参与终审,这样的章程规定实实在在赋予了地方社管们极大的权力,亦将他们的声望与利益与清音文社紧紧绑在了一起。是以当清音文社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时,这些身为社管的各州名士们顿时率先而起,愤然抨击扬州州衙之乱命。
先是,杭州社管洪汉玉老名士受到弘文印社发布诗会章程进而一夜遍传杭州的启示,主动前往杭州弘文印社力请将他愤而书就的一篇声援陈一哲之文章公开发布。
杭州弘文印社慨然允诺,仅仅半天之后,这篇长达千言的声援文章就被版印而出,不到一天时间,除弘文印社门口张贴的那一份之外,其它近八百份都被闻讯后陆续而来的杭州士子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