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华丽的落幕(3 / 8)
前方面对着太平公主三人站定后,打开手中的明黄诏书高声诵读起来,诏书里面的文字虽然有些骈四骊六使得许多普通军士无法全部听懂,但其基本意思却是谁都明白。
圣天子临终前传位于庐陵王李显了,也即是说方今天下又有了新的皇帝。
这个消息太过于震撼,但对于这些最普通的府军而言,既然是狄仁杰捧出的明黄大诏,既然这份诏书的内容是从他口中诵出,那么就不可能是假的。
就如同当日在宫城城门处孤身一人面对禁军刀锋也无法阻挡的贡生洪流一样,狄仁杰凭借数十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积累起的名望使一件本来很复杂的事情变得异常简单。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有些人不说话则已,一旦开口说了,别人——至少是这些民间百姓出身的府军便会坚信不疑。
举世滔滔,天下官员十数万,能做到这一点的也仅只狄仁杰与陆元方两人而已。
眼见府军们开始口口相传这个消息,唐松心头一块巨石放下,狄仁杰出现的太是时候了。
随着狄仁杰的出现与诏书的宣读,府军已是军心摇动,刚才没冲进去杀戮,现在再下令已是晚了。就不说别人,你让这些府军去杀他们心中奉为神明一般的狄仁杰,此令刚发,大军马上就会哗变。
这在客观上就等于是狄仁杰帮着太平做了一个决定,退一步权且隐忍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也直接关联着唐松的生死。
他今晚与太平一起行动,两人的关系太近了,太平真要屠刀下去,其后果唐松也必须跟着承当,而这实在是承担不起啊!
然则,唐松心头的松快只维持了短短几秒,蓦然想到一事时,心陡然又沉了下去。
狄仁杰宣读的这份诏书怎么来的?
武则天根本无意让李显继位,再结合此前内宫的情况,这份伪诏就只能是出自武三思之手,而其如此作为自然是见大势已去后的保命之举。
一念至此,唐松对武三思更多了几分凛惕,分明看他已是山穷水尽,转眼却让他弄出了这样柳暗花明的局面,这厮机变的太快,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太强,万万留不得。
唐松自然不知武三思这最后的一手保命绝招其实是出自宗楚客的神来之笔,这个前高宗朝的进士有着古之谋士遇事时惯常“未虑胜,先虑败”的好习惯。所以他在被武三思召进宫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将庐陵王李显也矫诏传进宫来,而后为武三思拟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