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接还是不接?(6 / 7)
柳眉剑舞一出,随即轰动天下,公孙大娘之名遍传大唐内外。久而久之,见怪不怪,公孙阁遂成为天下舞蹈名家交流切磋之中心。柳眉据此得以遍见大唐内外各族舞蹈,并耗费心血重修《大唐十部乐》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名传千古。
四年后,狄仁杰病卒。此柱石一倒,朝中再无人能制衡野心膨胀的韦皇后,随着张柬之等人相继被逐出朝廷贬谪四方,外戚韦氏一族权势熏天。
至此,韦皇后有样学样,效仿婆婆武则天当年之举,先是垂帘听政,进而与李显并肩主持祭祀大典,并一同上朝处断国事。
又两年,韦氏羽翼已丰,联合因未能获封“皇太女”而对父皇怀恨在心的安乐公主李裹儿,于某一深夜,韦氏亲手烹制李显最为爱吃的汤饼,由李裹儿亲手奉进。
李显毫无怀疑,吃完这碗下有毒药的汤饼未久便即毒发,此时其人已无法言语,惟双眼含泪哀哀看着一生最爱的两个女人。
是夜,李显驾崩!
韦皇后牢笼宫城,对李显秘不发丧,并加快对朝政及禁军的控制。当此之时,上官婉儿凭借在宫城多年的经营,以最短时间确定了李显之死讯。
唐松闻此消息,即刻通知太平。
太平遂联合侄子李隆基发动宫变,诛韦氏、斩安乐。随后,两人联手推李旦为新皇。
李旦其人生性懦弱重情,与父亲李治、哥哥李显并无两样。登基之后,封李隆基为太子,并将朝政泰半付予妹妹太平公主。每遇大事必与太平商议而后决断。
苦熬多年后,太平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巨大权力,当其时也,其权势之盛直接控制了政事堂,政事堂中七位宰相有五人皆出自于她之门下。
此次宫变之中,唐松亦有大功,但他以性子疏懒,爱好临泉为由坚拒了新皇授予的高官,依然隐居于终南山中。
李隆基与太平虽知唐松此言不足信,但正争夺权力的两人都对唐松有争取之心,遂使唐松左右逢源,继续潜于纷争之外积蓄实力。
两年之后,李隆基与太平之争已到矛盾无可调和之地步,本无意于帝位的李旦面对如此难局,面对妹妹与儿子之争选择逃避,遂自避位为太上皇,李隆基登基为帝。
李隆基登基未久,二人矛盾总爆发,太平再次发动宫变,无奈消息先为李隆基所知,就在太平岌岌可危之时,唐松骤然发动,助太平反败为胜,此次宫变历经波折终于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