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3 / 4)
他们拟定的草案进行了些许的修改之后,此事就算是敲定了。
涨薪一事,几乎是没经过什么争论,就直接在大朝会上一致通过了——哪个官员会傻到反对皇帝给自己提高俸禄呢?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新帝对明年改元之后的税制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不然皇帝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去给官员们涨俸呢?
许是拿人手软,许多原本不看好税制改革的大臣,现在都开始反过来变成税制改革的拥护者了。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礼部还赶在改元之前,给林太后的父亲、裴清殊的外公拟定了一个封号——顺勤伯。
裴清殊想过了,太上皇说的没错,虽说在他上位的过程当中,林太后的娘家没起过什么作用,但从孝道的角度来讲,他登基做了皇帝,就是要封赏自己生母的娘家。
这一点的确是他疏忽了不假。
但要让裴清殊直接把他的外祖父封成国公,让林家人和傅太后的娘家荣国公府平起平坐,裴清殊是绝对办不到的。毕竟林家的底蕴和傅家比起来,实在是差太多了。
所以最后,他比照皇后的父亲宋尧的爵位,给他的外公封了一个顺勤伯,并且赶在雍定元年到来之前,给林家赐了一个新的府邸。
对此,林家人是非常满足的。
林家人有一点好,就是他们虽然帮不上裴清殊什么忙,但也尽量不拖后腿。
当年裴清殊的生母林太后宠冠后宫的时候,多少人盯着林家,想找出林家的错处来,可都没有抓到什么林家人的把柄。
光是从这一点考虑,裴清殊就觉得封赏林家不亏。
至于起用四皇子一事,裴清殊最终决定封他为监察御史,等年关一过,就让老四离开京城,去地方巡视郡县,监察地方官员。
虽说当初淮阳大长公主大张旗鼓地跑去宫里告御状,使得京城贵族圈子里的人几乎全都知道了老四和左氏的事情,不过俗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尤其是皇家。
现在的太上皇、当初的皇帝在事发之后,虽然将老四的官位、爵位一撸到底,在外却是极力维护老四的名声,或者说是皇家的尊严。
当时他甚至还下过圣旨,严禁任何人在公众场所议论皇室的家事,还抓了两个大嘴巴的世家子弟打了一顿板子。
因此这件事情只是在京城广为人知而已。出了京城,知道的人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