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1 / 5)
朱慈燐瞪大了眼睛, 有些懵懂, 显然是在不解自家的母后为何会有此一问。毕竟作为亲妈,杨太后哪会不知道朱慈燐小皇帝的真实年龄呢!
杨太后笑了笑,也不藏着掖着, 直截了当的道。“刚才哀家和慈安太后说了,等你年满十六(也是指的虚岁),就让你大婚亲政。”
猛然听到这话,朱慈燐下意识就红了耳稍,不怎么好意思的道。“母后,儿臣还小,大婚亲政的事不急。”
或许是有着后世记忆的杨太后教育方法不同,也或许是从小就跟着杨太后、母子俩一起处理政事, 朱慈燐对权利倒没怎么看重, 想来他和杨太后之间不会发生亲生母子为了权利争锋相对、相残之事。
朱慈燐红了耳稍、任由杨太后调笑几句后,这才甜蜜蜜的笑了笑, 将一大堆奏折推到杨太后所坐的大一号的案桌上,谄媚的道。
“母后,这些奏折等你临幸, 可等得不耐烦极了。母后有心, 就将他们全部批阅完了吧, 如此儿臣也能空出时间好接受太傅们的教导!”
“你这张嘴啊,哀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杨太后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却是很快投入到了批阅奏折中。明之一代,六部各领其职, 六部尚书有删选奏折、只呈禀重要奏折之权。
而出于对六部官员的不信任,又设了皇帝秘书性质的内阁。只不过内阁官员大多由六部官员兼任,所以自朱慈燐小皇帝一上台,垂帘听政的杨太后由于熟知大明官员的尿性、实在怕了他们将各地天在人祸也当成不太重要的事敷衍以对、不呈报给自己,干脆学雍正帝那般,让内阁官员不管折子厚薄程度,全一起送来、由着她和朱慈燐看过后,再行商议。
如此一来,内阁官员权利受到了牵制,而皇权却得到了很大的稳固。至少,有了情报系统发达的厂卫作为耳目,中枢朝廷的百官的权利又得到了削弱,只要杨太后和朱慈燐小皇帝不抽风作死,沿着早就规划好的方向前进、大明定能蓬勃而强大。
杨太后一目十行、很快就将不怎么重要、记载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的奏折挑到一边,末了指着那一堆自己挑拣出来的奏折对着喝茶、明显在发呆神游的朱慈燐小皇帝道。
“瞧瞧礼部的官员可真能干,真真是将‘饿死事小,失杰是大’当成至理名言了。居然连此事也夸耀万分,恨不得让哀家亲口给那白痴似的康家女颁一座贞~洁牌坊”
朱慈燐小皇帝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