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昔日旧友(1 / 3)
六道实务策,每一道都突出了务实两个字,考察的不再局限于考生的文笔如何,而更看重的是考生的为政能力。
这对许多书呆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所以一出考场,大家们都聚在一起议论纷纷,对今年的考题抱怨不已。
不过经过上一次乡试之事,再没有人敢对对于主考官出的题目有所质疑,上一次参加抗议的考生可没几个有什么好下场的,大家走到这一步都不是傻子,自然不会步他们的后尘。
王玥为了怕又发生上一次那样在门口被人拦住的事情,一出考场,便挤出人群,找到了来接他的马车。
一上马车,他便躺在车上一动不动,虽然自觉这次的考题不算太过为难,但是接连三天留在封闭的考场当中,全心致志的答题,又是接连三场考试,无疑将考生们的精力压榨的一干二净。
哪怕王玥平常有意锻炼,身体不错,也经不起这样的耗损,因此一回家,他便躺在床上直接休息了三天。
会试三场考试,终于都全部结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就轻松了下来,虽然成绩会在半个月之后方才出来,不过十天之后,又是一场考试。
原本朝廷有规定,会试结束之后十天再次进行考试,不过这一场考的不再是四书五经,圣人之言,而是骑射、算学、书法等。
只是这场考试的分数并不计算入会试的总成绩当中,对于会试的排名也不会有影响,大家自然不会重视这场考试。
因此后来这种考试慢慢流于形式,不过随着改革的深入,不但考试的题目出现了变化,考试的形式也跟着变化起来。
这场考试不再是走过场,它虽然仍然不会计入总成绩当中,不影响会试的排榜,但却关系着考生考中之后的授官。
比如说如果骑射出色,又懂兵法,很可能就会被军部要去,在军中担任文职。
算学出色,那很可能就会到财政部去任职,如果书法出色,很有可能被翰林院要去,专门负责诏书的书写。
除了这三门传统的科目之外,还有农学、工学等等,如果能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中考到一个好分数,那么在授官的时候就会被分到相应的部司中。
这也算是给了这些初入官场的新人们一个主动选择的机会,如果对哪个部司有兴趣,只管前去考试就行了,比起原先靠着关系人脉亦或是听天由命可要强多了。
对此,无论是朝廷百官还是下到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