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足球环境非常好(4 / 8)
”俩字,能够沾了一点点边的……哪怕是足球形状的炸臭豆腐,都能引起人们的追捧和冲动。
没有人骂政策,倾向足球的政策都是大好。
大家也顾不上骂,
大家都想着自己立刻变成六岁,作为踢球少年开始训练做球星,
这个想法不容易实现,于是大家又努力盘算,怎么能赶紧生个六岁踢球少年,训练做球星……
削尖脑袋钻到足球产业里钻的太多了,人人都想分上那么几瓢去!
所有已经真正跟“足球”沾了边的产业,
都有一种猪八戒遇见了米山面山的感觉。
然后简直开始感叹:
为什么咱只长了两只手,
拿不下这么多啊!
其实原本的足球产业也是比较繁盛的了。
继续粗俗一点形容,那就是黑白两道都应有尽有。
这里面,大人物也不少的,
不是大人物的,多半也见过些世面,
就算没去过拉斯维加斯……
那至少也去过澳门。
在相关产业里,最鲜亮的当然是媒体,
无冕之王们虽然不能掌握整个天下的动态,
可是他们可以掌握,能被整个天下,看的见的,动态。
最上游的通讯社之类的重工,隔三岔五就会写一篇“足球产业调查报告”,放在名字叫《参考消息》围脖中,期待领导们的转发。
中游一些大报,就XX球队技术分析,谁能争冠,进行长篇连载的技术系探讨。然后两家不同地区的报纸,经常还会因为结论不同发展为争吵,最后到网络上,兴起一番地域歧视争吵作为结尾。
最没出息的小报,就只好派出一批又一批的狗仔,埋伏在球星们居住的公寓别墅外面,辛苦数着人家门口走动的美女数目,甚至还有别出心裁的,专门去数垃圾桶里避孕套的。
网络还有大批被叫做“水军”的半职业人物,孜孜不倦的在各种论坛网站发帖,积极与人争吵——
“理性讨论,球员张三是不是SB”
“李四粉滚出”
“大家别上当,我认为这是王五粉假扮的在挑事”
“楼主一个人精分了三十七层楼”
——诸如此类,什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