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 / 5)
之后,对诚王礼敬贤孝有加,自然不能立刻翻脸,将京畿九卫的人手换上自己人,否则落下话柄给群臣,给天下人,便成了今上的刻薄寡恩。
天下人眼中,这个皇位是诚王让贤给当今皇上的。
诚王让出了皇位之尊,却并不让出皇权之实。
于廷甫冷眼在侧,看得清醒明白——诚王的权欲之心,只增不减,躲在鹤筑里炼什么丹修什么道,都是惺惺作态。他若当真无心争权,就该让自己培植在京畿九卫中的人,主动请辞,让出位置给皇上自己的人。
最初朱雀卫统领的更替,便是皇上给诚王的一个讯号。
朱雀卫统领因病告假休养,皇上借机将他迁往禁军闲职,另调新人;不出三个月,皇上不动声色,又以过失之罪贬去了虎贲卫统领;再动到九卫之首的玄武卫时,诚王终于按捺不住,欲以阻扰,却为时已晚,皇上动手果决,更有于廷甫的暗助,以功高的元飒取而代之。
想来诚王吞下暗亏,记恨在心,那时便已对元飒,伏下了杀心。
连番清洗,动的是最敏感的京畿戍卫,波及朝中,已有风波大起的气象。
于廷甫曾谏言皇上,一鼓作气,拔除后患,对京畿九卫清洗彻底。
这谏言亦有于廷甫自己的私心,明知此时皇帝威望未足,与诚王大动干戈,易动摇朝野人心,他却更怕诚王得势坐大,对自己,对于家,是致命威胁。
皇上却没有采纳他的谏言,而是暂缓手段,对诚王予以安抚,更宽宏施恩于其余几卫统领。这也未尝不是皇上的高明处。人心向背,如深海潜流之莫测,原是最难掌控。
只是以诚王的跋扈,以皇上的铁腕,这二人分明早已针锋相对,却又各有容让。
二人不过是叔侄,若说顾念亲恩,于廷甫是不信的,天家的亲恩只是个笑话。
于廷甫一生宦海沉浮,见惯皇室操戈,对于诚王和今上这对叔侄,却始终有些看不透。
而今元飒的死,竟是诚王先下手了。
这个杀人的局,做得并不高明,漏洞明显。
大理寺副卿定了元飒是自杀,元飒的手下心腹,整个玄武卫,哗然不服。
玄武卫与金吾卫本有夙愿,哪里经得起这般烈火泼油的挑拨,一触即发的火星,已在京畿九卫中滋滋蔓延。其余几卫,且按兵不动看着风头,若玄武金吾两卫闹起事来,整个京城就大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