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1章 宿麦事毕(5 / 6)
对于此时的百姓而言,一座四万万石粟米堆成的山,和一万万石粟米堆成的山,都是一样的。
都属于‘连呼卧槽’的程度。
所以,刘弘凭借一万万五千万石的粟米储备,就敢发行四万万石粟米的粮票,其实就是仗着信息不透明,撒了一个小谎。
就和前年那次粮价鼎沸,刘弘扬言‘少府有几百万石粮食’,之后又把敖仓的存粮搬进关中一样,这次,刘弘也同样对外宣称:少府存粮近十万万石!
反正没人能看到少府的账本,真要去一点点称量,刘弘也任得那个杠精称到老死。
再者说了——如今少府存粟米一万万五千万石余,冬小麦超五万万石,这加在一起,那就是将近七万万石了!
七万万说成十万万,虽然还是有些夸大陈分,但也还算勉强靠谱。
——起码比后世,动用80倍杠杆的杰克马要靠谱多了!
挤兑风险小到忽略不计,信息不透明又给了刘弘一定的操作空间,这才使得刘弘如此轻易,就在这西元前的汉室,成功推行了很可能是人类史上首次出现的类纸币:汉粟米粮票!
而导致刘弘如此不顾稳妥,承担数个动辄就要动摇江山根基的冒险,也不惜要冒险的,便是第三个原因了。
——如果不这样,冬小麦的收购,就根本无从说起···
为了稳定关中粮价,尽最大的能力维护基本盘及政权安稳,刘弘脑门一拍,推出了粮食保护价政策。
对于粮食保护价政策,刘弘虽说是‘思虑良久’,但终归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毕竟理论知识再扎实,也和实践有差异嘛!
就拿后续粟米、冬小麦的收购来说,就是刘弘所忽略的问题——收购粮食的钱,从哪来?
最开始,刘弘只想着粟米垄断,将为少府带来每年数十万钱的收入;
对于投入成本,刘弘却想当然的认为:爷们儿是皇帝呀,还能缺钱?
但最终,现实在刘弘脸上,狠狠拍了好几个大嘴巴子!
先是粟米的收购,差点把刘弘逼得把传国玉玺典当出去。
今年的冬小麦收购,更是差点让刘弘威严扫地,沾染上‘朝令夕改’‘想一出是一出’的政治污点。
刘弘不惜动用半吊子的金融认知,不惜在这西元前冒险推出类纸币,也实属无奈之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