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回家(2 / 3)
穿,有家有室还有了儿子。”
“时间不早了,儿子要走了,回长安的那个家。”
“若是有时间,下次儿子一定带着您孙子过来看您。”
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沾着的草屑,姜云明头也不回的离开。
对于他来说这里已经不再是家了,因为这里不是一千年后,这里只是他的一个念想,一个执念,一个根。
给了村长一些从倭国带回来的东西作为报酬,姜云明让村长继续帮忙打理着后山。
回到船上后的姜云明再次回到了之前的睡多醒少的日子,不是他没休息够,肉体的疲惫早在这十天的时间里消失殆尽,但心理上的疲惫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尤其是在祭拜过了之后。
和之前不同,现在的大唐谁都知道有一支水师远渡重洋去了倭国,也都知道所有人都在等着那个少年的返回,上到皇帝,下到百姓皆是如此。
所以当这支钢铁船队出现在黄河中时所见之人无不沸腾,而登州的官员更是早早的就派人朝着长安进发,想要尽早的把这个消息传递到当今皇帝李世民的手中。
只不过这些官员们算错了账,或者说现在的他们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依托于先人的经验,大唐的船舶制造也算得上是现在世界领先的了,但在动力上依旧没有超脱出人力以及水流之外,所以这就让官员们还是按照以前的经验办事。
但那仅是以前了。
以前的船舶顺流而下还好,逆流而上所凭借的基本就是人力,所以白天行船、夜晚休息的船队赶不上八百里加急级别的消息传递速度。
别说八百里加急了,连六百里加急都比不上。
但那是以前了,现在姜云明和程咬金所在的船队是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再加上和陆路相比水路本就少很多的山川阻碍,所以单就里程说其实还是水路更短一些的。
所以从登州想着长安奔驰的传令使还未到达长安,船队倒是先到了渭水码头。
因为消息传递的不够及时,渭水码头一点准备都没有,别说准备了,连个迎接的人都没有。
自对商贾的政策放开之后大唐的商业就日益发达,而作为整个大唐中心的长安更是每日都有无数的商人来往,而水路作为最快的运输方式自然也就更加的繁忙了。
渭水码头的百姓们一脸懵逼的看着船队驶进了码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