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6 / 13)
“不过去年老太太找到我,说是贾宝玉天资聪颖,一心向学,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所以想要请老爷帮忙指点学业。我自是不愿答应,可老爷却觉得贾家毕竟是我娘家,不愿他们生活得太差,从而让我被人看了笑话,于是将此事答应了下来。”
“贾宝玉倒是真如老太太说的那般聪慧,倒叫我有些刮目相看。”贾敏扯了扯嘴角,冷笑,“只是贾宝玉年纪太小,而且性子也不够沉稳,老爷之前就一直说着要再压他几年,谁知老太太知道锦哥儿要去参加科举之后,竟然撺掇着贾宝玉也回了金陵。”
贾史氏是什么打算,贾敏心知肚明,也早已经习惯了。
“只是贾家担心老爷阻拦,竟然只在贾宝玉启程之后才将此事告诉老爷。老爷知道后,算是彻底对贾家没了好看法,也不愿再搭理他们。”
“不过贾宝玉回金陵之后,侥幸考中了举人,倒是让老爷高兴了一些,也对贾宝玉多了几分耐心。”
傅里明白,锦哥儿虽然是林如海的儿子,但他的学业却可以说是与他毫无关系
先有周公启蒙,再有孙夫子教导,之后更是进了卫家族学,由进士出身的陆先生指点功课,林如海除了能给锦哥儿提供一些学习书籍,完全说得上是毫无用武之地。
自然,锦哥儿不管考了多好的成绩,也都与林如海没有关系。
作为前科探花,林如海难免为此感到苦闷。
这时候他一手教导出来的贾宝玉也如锦哥儿一般考中了举人,林如海会因此觉得高兴再正常不过。
这本来是好事,但听贾敏的语气,却仿佛……
果真,贾敏很快就用一种非常不屑的语气开口说道:“以贾宝玉积累的学识,若是参加这次春闱,自然是没办法得中贡士的。但老爷也说了,贾宝玉如今年纪小,正好多进几次考场磨练一下心性,习惯一下春闱的氛围,这样等以后有把握了,也不至于因为春闱比起其他考试更紧张的氛围而发挥失常。”
林如海会对贾宝玉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真的在为他考虑。
但林如海愿意为贾宝玉考虑,却代表他能替贾宝玉做主,不但林如海不能,恐怕就连贾宝玉自己也不能。
“但老太太听说了贾宝玉这次考试根本不可能考中之后,便直接发话,说是不许贾宝玉参加这次春闱,为此甚至在考试不久之前放出话去,说是贾宝玉生了病。”
傅里懵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