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这回咱俩,真是狗咬吕洞宾了(3 / 5)
的面孔出现在镜头里,他声音有些涩,跟郑灏笑着吐槽:“这人一点儿没变,以前也是,只穿白T恤和Crocs。”
郑灏盯着手机看,觉得这个英国佬很顺眼:“还挺呆萌的”。
呆萌的英国佬说话也非常诚恳而直接。
记者直奔主题,问他对主唱Dve还有吉他手Jing的印象,Mircle 的描述精准又简单。
说李达夫是执着又狂热;
万景靖骄傲又聪明。
郑灏听得直乐,拍着万景靖赞叹不已:“你这同学是个人才啊,这么四个词,我觉得已经可以扭转乾坤了。”
但真正扭转乾坤的还在后面。
记者又问道乐队的相处氛围。
Mircle回忆说李达夫是乐队的领袖,但是万景靖的加入,让他们的音乐有了更多灵魂性。
记者追问,是否是因为,万景靖更主导创作呢?
Mircle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他说乐队里,每个人都是专业的创作人,对音乐都有自己的见解,所以经常会有分歧,但是没有谁是主导。只是万景靖的到来,帮助这些发散的思维找到了归属。”
“这话说的,绕着弯儿不正面回答,还谁也不得罪”,郑灏点评道。
万景靖笑着摇摇头,拨出一些回忆说道:“他辅修哲学,说话一直很注重辩证,不是故意打太极。”
但显然,记者也不很能适应哲学艺术家的说话方式,于是换了更为直接的询问——
“最近在中国,一直有一些传闻,有人说在Jing离开乐队之前,曾经试图偷窃Dve为下一张专辑创作的手稿,不知道你对此还有没有印象?”
Mircle很快回答:“我从未听说过这件事。”
记者有点无语:“那么,请问这件事你怎么看呢?或者说在乐队中,究竟谁才是更为核心的创作人呢?”
Mircle 坚持只回答客观真相:“我们专辑的大部分作曲,都是署名Dve。”
“所以,Jing 有没有展现过他的创作能力呢?”
Mircle 这时才似乎听懂了记者的意思,他露出一个单纯的快乐笑容,像是想起来非常珍贵的回忆:
“当然,如果你问的是这个的话,Jing 是一个毫无疑问的,非常优秀又有才华的,音乐创作人,不管是古典音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