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3)(19 / 26)
作教给苏轼,总算腾出空来安排徐大他们。
相逢就是有缘,既然人都抽出来了,索性就全部召唤过来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
反正他现在不怎么差钱。
徐大他们倒是好安排,让他们打理园圃就好。
货郎、木工、绣娘却是一时半会没什么活干,可以先让他们适应适应这边的生活,等过几天一号馆改造完毕再把她们安排进去进修或者干活。
还有韩娥。
吴普安排好其他人把韩娥召唤出来,才发现难怪相关记载里为什么说她一唱悲歌就让人跟着伤心欲绝,追着让她再唱首欢快的歌才缓过劲来。
这姑娘长得着实好看,别说如泣如诉地悲歌一曲了,就是轻轻一蹙眉都能牵动人心。
春秋战国时期那种乱世,她这样一个小姑娘孤苦伶仃出门,途中甚至要卖唱换路费,想来一定是有很想去的地方或者很想见的人吧?
吴普给韩娥说了这边的情况,询问她要不要签一个月的合同赚点路费。
吴普还以为韩娥这样的特殊人才会提点特别要求,没想到她也二话不说就把合同签了。
一通忙活下来,吴普预定的三十套“入学必备套装”都送过来了。他组织众人帮忙把它们搬进临时仓库里去,又让韩娥几人一人拿一套回去,自己先熟悉熟悉环境。
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吃饭问题也需要解决,元娘倒是能做饭,只是粮油菜肉得找人送过来。
吴普直接打电话和村支书商量,看看清阳村有没有人能每天供应新鲜食材。
村支书一听吴普的需求,立刻笑着说道:“这有什么难的,村里最不缺的就是蔬菜,肉也每天都有人来卖,我让他们顺便去你们那边走一趟就是了。到时你看得上就买,看不上就让他们走,千万别惯着他们,免得他们欺负你不懂行短斤缺两或者以次充好。”
吴普谢过村支书,总算可以歇口气。
想到苏轼今天一个人挑大梁,也不知道直播间现在是什么情况,吴普拿出手机打开直播间看了眼。
这一看,目光就凝住了。
画面里,苏轼正抱着把吉他在那里学着弹,旁边还有个人在连麦给他教学。
吴普:?????
在他安排员工这一早上的功夫,到底发生了什么?
苏轼哪来的吉他?!
吴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