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5 / 9)
就连这捐款的法子,也是《京都日报》提出的。
朝中官员谁不知道,这《京都日报》是由皇上牵头,厉王府负责的?
又想到刚刚那道奏折中提到的,厉王妃带头捐献了合计五十五万两,给京中百姓与商贾做了一个榜样。
反观大皇子一脉呢?
一心只想着让皇上取消征兵一事,削减厉王的实力。
不对比还好,这一对比,怎么就显得大皇子一脉如此上不得台面呢?
心里这样想的同时,朝臣们看着大皇子一脉,特别是户部尚书和四皇子的目光,或多或少就有了一丝变化。
能够站在这里的,都是人精,又怎么会察觉不出来这一点?
当即便在心里将厉王府和五皇子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募捐也就算了,带头捐什么钱?
在外面带头捐款也就算了,怎么还在朝堂上玩儿这一手?
就为了显得自己高尚?
但是骂归骂,这些人心里也知道,今日若是不捐款,这件事恐怕就过不去了!
最后还是四皇子率先反应过来,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捐献十万两。
户部尚书等人才像是被点醒了一般,陆陆续续地站出来表态。
皇上则是听着左一句“微臣愿意捐献五万两”右一句“微臣愿意捐献三万两”,脸上的笑容是怎么也止不住。
最后又听到王公公的低声回禀,根据统计,大臣们合计捐献两百三十七万两后,心中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这两百三十七万两,再加上宫外《京都日报》募捐的一百三十余万两,一共便是三百六十余万两。
说一句不怕人笑话的话,这还是自从秦渊登基以来,国库中的现银最多的一次。
散朝的时候,皇上自然是没有忍住,将自己的臣子们好好夸奖了一番。
什么?
你问征兵之事的结果如何?
皇上散朝的时候可说了,征兵之事是天齐百年来的传统,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取消的道理,所以今年的征兵照常举行!
一番话说得是大义凛然有理有据。
但所有人都知道,皇上会改变主意,还是因为日报募捐之事。
一开始皇上更加倾向于取消征兵,完全是因为国库的确非常吃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