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0 / 12)
间采访车间的女工,余书芳不明白,问谢小玉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下车间采访。
谢小玉说:“我看那个沈大河不像个好人,开心的有点过头了,那个什么华侨肯定给了他好处,咱们找厂子里的同事打听一下,别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
要打听八卦,最好的时机当然是现在,等过了采访时间再去打听,显得太刻意了。
谢小玉受到景年表哥和严弋哥哥的影响,搞得跟个小侦探似的。
余书芳忙点头,“我就说,你的新闻嗅觉比我灵敏多了。”
谢小玉在车间里,不动声色的打听了纺织厂这几天最大的八卦,就是沈大河家里那个不受待见的便宜儿子,居然是捡到的海外华侨遗落在国内的孩子。
这些工人们有羡慕的,也有不服气的。
其中有一个是沈大河家的邻居,本来下个月的先进是她家的,凭什么沈大河收养的儿子是华侨家的,就能被报道得到夸奖,然后被评为好人好事,拿到厂里的先进名额。
那只不过是他命好而已。
所以她并不想沈大河家得到报纸的夸奖,因此说了些不好听的话。
“记者同志,你们可不要被沈大河给骗了,之前他待他家儿子并不好,不是打就是骂,这次狮子大张口,问华侨要了这个数……”
这位大姐神秘兮兮的竖起了四根手指。
余书芳脱口问道:“四千块?对海外的华侨家的资产来说,可能就跟我们的四百块差不多吧。”
毕竟养了十年的儿子,索要一点抚养费,谁都说不出个不字。
大姐羡慕嫉妒的撇嘴,要不是她亲耳听到,她真不能相信呐,沈大河也真敢要,那位华侨也真敢给。
她道:“是四万!”
不过这只是她无意中听到的,沈大河是不承认的,之前她说了一次,沈大河还跑来跟她吵了一架,差点没打起来。
听说厂里要把先进评给沈大河,她气不过,才跟记者同志说出来,希望她们能如实报道,沈大河没有他自己吹嘘的那么大公无私。
谢小玉:……
四万是什么概念,表哥工资算高的了,一个月能拿一百多,不吃不喝都得赚二十多年。
按照她在医院的工资,一个月三十多,不算工资涨幅的话,做到退休也赚不到这么多。
她对那位华侨的身份太好奇了,他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