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7 / 8)
选用、造币厂的选址、工艺的保密等等,全部由李彤带着大清科学院的人和皇宫的工匠完成。
李彤就相当于大清第一个造币厂的厂长了。
胤礽很想用自己现代人的智慧去提一点意见,比如环保之类。但他逛了一圈,好像他考虑到的,科学家们都考虑到了,他没考虑到的,别人也考虑到了,只好背着手讪讪离开。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胤礽真的不懂。
康熙也很好奇地转悠了一圈,居然比胤礽懂得多了一些,还提出了一些意见。
胤礽脸色很不好看。
康熙捏着已经长大的儿子的脸,道:“你阿玛比你强不是理所当然?”
胤礽生气极了。
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凭什么汗阿玛就比他工科成绩好?这不科学!
胤礽发愤图强,想要钻研造币中需要的科学知识。
只三天,胤礽就把书籍束之高阁,背着手做自己擅长的工作了。
不只是数学,所有的理科知识都非常公平,不会就是不会,胤礽想破脑壳都不会。
他只需要提出需求,让李彤去干活不好吗?
不过把事都推给李彤,胤礽有点心虚,就又送了一匣子艳丽首饰去。
李彤这次回礼,回的是一匣子十二生肖金币,可以戴着玩的那种,让胤礽送人。
康熙瞅了一眼,发现这些机器压制的金币精致无比,竟然比工匠打造的还美上几分,当即两个大巴掌,从李彤送胤礽的匣子中抓走一大把,揣在袖子里,去后宫炫耀了。
胤礽的脸黑极了。
虽说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比小孩还顽皮。但他汗阿玛现在也不老啊!
李彤的科研能力杠杠的,很快第一批各一万枚金银币就做好了。
康熙早就筹建好了银行,现在京城试点推行金银币兑换。
应担心新币制是否真的利大于弊,康熙现在京城试点,不强制兑换。若京城反响良好,就先在直隶试行新币制,再慢慢推广到大清其他地方。
胤礽还专门找了“托”,想做出热火朝天兑换新钱币的场面,打消老百姓的顾虑
哪知道,当大清发行新钱币时,明珠和索额图率领着一大群人马,运送着无数的箱子,把命名为“大清皇家银行”的钱庄堵得水泄不通。
“先给我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