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分歧(8 / 8)
己将来慢慢想去。”
六阿哥的习惯跟皇上一样,说话的时候就不能吃东西。此时费劲剥开了一个栗子,也只是在手里捏着。
姜恒伸手把栗子拿过来放到儿子嘴里:“先生说的对,要好生想去。”
而此时,弘历和弘昼也正在一起讨论禁海之事——皇上在木兰围场给两个儿子布置了功课,就朝上争执不下的禁海之事写一篇时务策论,他回京后就要看的。
弘昼对着一片大白纸想的头疼。
也不怪他,十三爷都要叫朝臣们吵的头疼,何况根本没涉及过海运之事的弘昼,只觉眼前一片迷雾。
于是来寻弘历商议。
皇上让他们写时务策论,自然许他们看一些朝臣关于此事的上书奏折抄录版。但弘昼到的时候,弘历并没有参考这些大臣们的言论,而是照着眼前摊着的一本《圣祖仁皇帝圣训》来写,显然是腹内已经有了初稿。
弘昼忙来请教。
弘历道:“皇玛法临朝五十载,明见万里。一应朝事,圣训中皆有明示,以此写出的时务策,便是与皇阿玛的心思有出入,也不会有大错。”
弘昼闻言连忙请教了哪几卷哪几页提了禁海之事,然后佩服道:“四哥,你连这些都记得?这两年《圣训》又多了十五卷,如今都五十卷了,我读都读不完,四哥竟然还能记得哪些事儿在哪一卷上。”
这康熙帝圣训是皇上口述先帝言行的回忆录,是按年分卷。既然是按年编纂而不是按事件排列,要是不熟读,就很难找到康熙爷对某一事的具体评价。
比如禁海这事儿,每一年康熙爷都可能零星提过几句,弘昼根本想不起来那素未谋面的皇玛法,在这浩如烟海的五十卷里哪个犄角旮旯提起过海上事。
弘历闻言劝弘昼道:“《圣训》才是正经书,哪怕五经都放下,也得读透皇玛法的箴言不是?”
弘昼道谢后,连忙回去继续绞尽脑汁写文章去了。
而弘历则端端正正抄下一句康熙帝晚年的圣训:“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
之后又写下自己的策论观点:“诚如圣祖金言洞察万物,今实有洋人之祸,理应仿先祖行禁海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