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开明(6)(2 / 4)
。陛下切不可心急,坏了前线军务。”
前线还有什么可坏的吗?司马睿忍了又忍,终究还是道:“太傅说的不错。不过大将军出征在外,扬州总是少了些防备。朕想封刘琨、戴渊为镇北、征西将军,拱卫京畿,防备外敌。”
这话听起来像是征询自己的意见,但是王导深知,天子对王敦还是多有不满。尤其是这些年王敦数次领兵平定流寇,琅琊王氏已经在荆州、扬州军中,安置了太多亲信。提拔刘琨、戴渊,实则是防备王敦揽权。
而对自己说这些,就是在试探他的态度。天子虽然软弱,但是并不愚钝。若是自己真与王敦内外勾结,天子可就要寝食难安了。
因而,王导谦恭行礼:“陛下所虑甚是。刘将军当年随东海王征战四方,极为善战,定能拱卫京师。”
司马睿的眉毛抽动了一下,刘琨可辅佐过不少司马郡王,然而诸王皆死,他却活了下来。中山刘氏又未曾彻底迁出北地,恐怕还有不少族人为梁丰那逆贼效命。这人能不能信赖,确实是个问题。沉吟片刻,他道:“刘琨善战,还是协防寿春更好。让戴渊、刁协留守京师吧。”
即便自己进言挑拨,天子还是任用了刘琨,而且把他放在寿春。看来天子对堂兄的防备,又上一层啊。
心底暗自琢磨,王导回到了家中,立刻写了份信,着人送到荆州王敦处。王敦刚刚带兵平复荆州叛乱,就收到了堂弟的家书,一看之下,勃然大怒:“司马小儿!若无我兄弟二人,哪有你今日!”
这话说的殊为不敬,然而下面幕僚无一人敢言。王敦刚愎自用,脾气暴躁。此刻相劝,万一触了逆鳞,恐怕会送命。
一通怒骂之后,王敦强自收敛,冷声道:“刘琨若是前往寿春,当如何处置?”
两人同朝为官,实不该问这样的问题。然而下面心腹会意道:“听闻刘将军与那豫州乱臣祖逖乃是好友。如是稍有差池,寿春危矣!”
刘琨和祖逖确实有交好的传闻,但是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现在摆出来说,不免有构陷之嫌。然而王敦却捻须颔首:“是不得不防……屯兵武昌郡,若是前线生变,亦可协防!”
这哪里是协防的架势,分明有防备朝廷之意。若是自武昌郡发兵,攻克建邺也不无可能。不过僚属并无人露出讶色,反而纷纷称是。王敦这个镇东大将军,豫、杨、荆、湘四州大都督,已经做到了位极人臣。况且还有王导在朝中把持朝政。以琅琊王氏取代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