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河山(4)(2 / 5)
多,也颇为吃力。
“灌入水囊中的水必须沸煮。一旦有上吐下泻的,立刻隔离。”太医院是有显微镜的,姜达不知多少次亲眼见到过水中的虫蛊。他虽然信道,但是佛家所言“须弥芥子”,未必皆是虚妄。
哪怕为了烧水多费些柴薪,也好过染病生疫。
“姜大令,又有一批流民入了舒县……”有人禀道。
“这些千刀杀的虫蠹!”姜达恨恨骂了一句,“再派五人过去,小心防病,莫生出隐患。”
这么大的水灾,整个晋国竟然无一人过问。因而大军前来,除了收复失地,还要安顿流民。如此一来,事务更是繁杂。好在这些事,不论是官吏还是医生,都做的惯了,后方能稳一分,就要多稳一分。
十数万大军在江北忙个不停。隔岸的守军,就等的有些不耐了。
“赵军究竟想做什么?”王敦日日守着信报,烦躁难安。
赵军可以在江北徐徐图之,攻打淮南两郡,他却不行。十几万大军嚼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原本晋国就缺粮,现在水患刚过,流民遍地。征粮征的民变都不知起了多少,若是守个一年半载,怕是不用赵军进攻,就要拖垮自家。
可是除了坚守,又有什么法子?淮南打的简直不会吹灰之力,赵军居然还有余暇收买人心。这种情况下渡江,恐怕有去无回。
也是直到此刻,王敦才深悔自己贬谪了太多能战的大将。若是陶侃、刘琨在,也不至于怕将领临阵倒戈。
不行,不能被敌人乱了阵脚。王敦打点精神,再派斥候探查敌情。为了攻占两郡,如今赵军已经分成了两路人马。这看起来可不像是无意而为。若是敌军分兵,就更不能轻易上当。
如此整整耗了两个多月,眼看就要入冬。坐立难安的晋军,终于迎来了最新军报。
“京口遇袭?”王敦腾地一下站起身来,“有敌舰自邗沟南下了?”
是楼船还是斗舰?邗沟能通行吗?为什么京口水军没有拦住?一个个念头在脑中徘徊,然而斥候的回答,击碎了所有的猜测。
“回丞相,敌舰,敌舰来自海上!共二十艘大船!攻破我军防线,千艘小船沿邗沟直下,不日就能抵达京师……”
“什么?”王敦两眼一黑,险些跌回座上。
从长江口确实能操舟直入建邺,然而赵军哪来这么多大型海船?更何况入海口沙洲众多,若是不熟地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