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1 / 13)
在之前做图书管理员那份工作的时候也认识几个人,苏茴答应去问问。
他们一头年过的其乐融融,张家那一边也不差。
今年家里出了两个大学生,加上之前的四个,这附近十里八乡,谁有他们家风光?
张根特别有面子,现在他出去,见到谁,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村里有什么事,也一定要请他到场。
他现在看上去比之前都仿佛变年轻了好几岁。
除了大学这一件喜事之外,还有一件喜事,那就是他们村,也出名了。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包干到户的村,他们年末拿出了一个亮眼的好成绩。
田是按照人头算的,不分男女,户口上有多少人头,就有多少份数。
分田那会儿,张锦华和张凤华的户口都还在,大房这一边,就是11口人,当时吴楚楚肚子里的第四代还没出生,不算人头,已经是个大家庭了。
分的田地都是算计好的,每个人就那么多,他们这里山地多,水田少,水田每个人头0.7亩,旱地、山地也是按照人头,分了田,交够一定比例集体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个个使尽了浑身解数干活,之前有那些个偷懒的,现在再也不用人监督了,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就跟之前爱护自留地似地,这一番精心爱护,到了年底的时候,没有让大家失望,个个看着自己的粮仓喜笑颜开。
这也让他们村收到了表扬,拿到了先进,然后别的村纷纷前来取经,大大露了一次脸。
就是烧瓦的收入也翻了一倍,接下来,大队长也说了,山地也要分给大家,大家可以种果树,种树木,都可以,有人想要承包的话,到他那里去开证明。
就有的人家去他那里包了附近人家的山头,准备用来种果树。
包的地方不多,但是这给大家开了个好头。
分到山地几十年呢,种什么好好打理都能成材。
种果树可以卖果子,卖不了可以自己吃、送人,也能做果干,不种果树,种木材,成材后也能卖给打家具的、建房子的。
这都是钱。
就是可惜一点,他们家的名额少了一个,分的也少了。
因为大学生户口转出去了,这个是按照户口分的。
那一阵子,好多原先没有上户口通通跑去上户口,就怕田地没有自己的份。
女孩的情况也改善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