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锅盔(5 / 8)
对廖蔺笑得灿烂极了,“走好啊……大熊哥哥。”
“……!”门还没关上,廖蔺愤怒地回身瞪向他妈,竟然把他的小名都出卖了,让他在媳妇面前还怎么混?蔺主任慢条斯理地喝粥吃饭,根本不受他儿子愤怒小眼神影响,叫你说我长得不好看,你爸都没嫌弃,我治你的法子多了去了。
廖蔺根本没法拿他妈怎么样?咬牙切齿地对还在捂着小嘴笑个不停的薛妙说:“等我晚上回来咱俩好好交流交流,还有……把你知道的给我通通忘掉。”
“就不。”薛妙冲廖蔺做了个鬼脸,跑回婆婆身边给婆婆盛粥,婆婆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婆婆,等会带婆婆好吃的去。
不行,今天必须得给他爸打个电话了,人已经见着了,不能让他妈在这里继续兴风作浪了,廖蔺愤愤地想。
送走了受气包廖营长,小薛跟婆婆也收拾收拾上了街。
对于省城,薛妙的了解与其说来自后世的游玩经历,不如说是从她最喜欢的作家汪曾祺老先生的美食散文里得来的:“重升肆里陶杯绿,饵块摊来炭火红,正义路边养正气,小西门外试撩青,人间至味干巴菌……”
省城偏安西南,气候宜人,大街上绿树成荫,生活节奏缓慢,市貌的变化不大,变化的是营商环境,当年汪老先生在西南联大期间拜访的那些老店大都消失不见了,翠湖旁那家著名的图书馆这个时候必将不能安在,湖心阁楼里的两层茶馆改成了卖饵块的,薛妙点了两小碗酸辣苞谷饵块,一毛钱一碗,加□□票,不可能有后世那种骨头汤底调味,但这家店还算厚道,用的是虾皮鱼骨来吊汤,滋味鲜美,韭菜末、小葱、还有一点腌菜做配料,饵块口感弹牙,咬在嘴里相当柔韧,高手在民间,这个做饵块的师傅功底不错。
蔺如萍对这种东西不太感冒,吃完后,看薛妙细品过后,不时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些东西,好奇地问道:“你真是出来考察的?”
薛妙点头:“省城的人口多,口味也更加多元,种类更丰富,我既然面向全省的后勤干部作报告,一定要先了解透了,才能给人讲。”其实滇省的饮食习惯跟食材分布在她上大学时,曾经系统的学习研究过,但毕竟回到七十年代,她要回过头再了解一下,才能有备无患。
蔺如萍觉得她对薛妙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拿这一上午来说,光各种米制品她就吃了至少十种,虽然米粉类的东西好消化,但这么吃,就算爱吃也受不了,最后都是薛妙一个人在边吃边记录,吃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