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避暑(1 / 6)
顾徽彦说完后不久, 果然没过几天, 皇帝便在早朝中提出去今夏去行宫避暑, 不欲留在紫禁城了。
紫禁城中等级森严,宫墙重重, 朝臣每日上朝都需小心翼翼,这对君臣双方都是拘束。如果到了行宫, 不光商议事情方便许多,而且不远处就是皇家围猎场,政事娱乐两全其美。
可惜皇帝的好心并不被臣子认可, 尤其是以张首辅为首的文臣集团, 强烈反对皇帝离开大内,前往京外。张孝濂多年来又是首辅又是帝师, 大家都习惯了张孝濂替皇帝拿主意,众人都以为这次会和以前一样,即便皇帝少年人玩心重,只要张首辅不同意, 皇帝犟一犟, 最后还是会听从张首辅的意见。
可是行宫一事, 却闹得尤其大。皇帝早朝上直接冷下脸,之后惯常的午时议事也取了。多年来内阁为了辅佐幼帝, 兼教导君王, 每日散朝后会被皇帝召到乾清宫为陛下讲圣人之言。这个惯例是张孝濂一手构建起来的,而现在皇帝头一次取消了内阁讲经,无疑是向京城所有人明确宣明, 他对张孝濂的做法不满。
很孩子气的举动,可是背后的意义却是巨大又恐怖的。
后来还是燕王出面周旋,同意皇帝去行宫避暑,但是随军队伍要严之又严,他还在众人注目中去了张府,亲自给首辅和皇上做说客。张孝濂也并非是存了谋权篡位的心,他只是自己有一套明确的、独立的想法,认为皇帝该怎么样,朝廷运转该怎么样。他给皇帝画了一个完美的模板,并且要求皇帝按着这个模子,长成他心目中尧舜圣君的模样。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皇帝自小被要求成为一个贤君明君,他自己亦严阵以待,可是他多和身边的小宫女说两句话就会被首辅提醒不可做商纣周幽,和某一个小太监走得近些,就会被耳提面命他应当亲贤臣远小人。甚至皇帝沉迷书法,多临摹了几幅字,也会被张孝濂板着脸教训,不可玩物丧志。
尤其是所有人都觉得皇帝还是孩子,最后总会听张首辅的话,这就更加重了皇帝的反叛心。满朝文武中,大概只有燕王不把皇帝当孩子了。皇帝说了好几次,可是顾徽彦对他说话动辄用“陛下”等敬语,虽然稍显疏离,但是顾徽彦时刻谨守君臣本分,反倒满足了皇帝的自尊心。
有顾徽彦出面,张孝濂到底还是要给皇上颜面。然而即使他做出了退步,也不肯表现出他同意此事,而是称病不出,谢绝随驾去行宫。
而皇帝知道后一反常态,连摆个关心老师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