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卤油豆腐、炸藕夹(6 / 8)
那张屠户甚至表示以后可以主动打发自家小子跑腿送来,不必她们娘们儿过去买了。
镇上的百姓确实有些家底,甚至有好些富裕的每日只在外头买着吃,并不自己开火。
这几日卤肉的名头渐渐打出去,总有些人端着自家的碗过来买卤肉,受众人群正式突破打工一族的限制,开始光明正大出现在小镇中产阶级的餐桌上。
偶尔熟人见了还会问:“吃过大碗菜家的卤肉么?”
俨然是近日最新鲜的话题。
若对方吃过,少不得讨论一回。
若没吃过,难免收获几枚怜悯和得意的眼神。
那可是郑家同款!郑大官人都请了那小娘子去做席面哩!
你竟没尝过?啧啧,可见日子过得不咋样。
如此这般人传人之后,竟有许多慕名而来的,一时成为街头一景。
昨儿那个妇人如期而至,自己端着碗来,盯着那卤肉匣子看了半日,硬是挑了两块看上去比较大的,口中描补道:“我家小子读书累,须得好生补补。若吃着好,日日都来。”
其实师雁行前世今生操刀多年,一双手就是称,要五十克绝对下不来五十五,那些肉块更是活像尺子量过一般。
不过客人嘛,多种多样,只要她们不闹事,怎么都行。
倒是那妇人一句话引起了师雁行注意。
“大姐好福气,令郎读书,来日中个状元,您就是诰命了!”
旁边的江茴:“……”
为了做买卖,你可真是扯谎都不带眨眼的。
那妇人瞧着比她还大,师雁行竟笑吟吟喊人家大姐,顿时将对方哄得心花怒放。
后面又听到什么“中状元”“当诰命”的,越发喜得浑身发痒起来。
“你这小娘子倒有些见识,可不就是这么个理儿!”
师雁行又问:“就是不知令郎在镇上哪家学堂读书,您说给我知道了,回头我也说与乡亲们听,也叫他们见识见识大城气象。”
那妇人早被哄得晕头转向,便是个有问必答。
原来朝廷重视读书,每镇必有公学。
只是那公学不收钱,也请不来好先生,久而久之,便寥落了。如今就有收束脩的私学应运而生,早有本地秀才或是乡绅开馆,每年择些个孩童教授,且不说有无天分,少不得赚些束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