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大明特色的井田制(9 / 12)
你有没有功劳无所谓,别缺胳膊少腿,标儿会哭。”
陈英立刻严肃道:“我会尽力安全回来。”
李贞把手中谷皮塞给陈英:“这才对。我去吩咐厨房生火,你帮我喂鸡。等会儿标儿做完事,出来就能看见你。”
陈英接过装着谷皮的碗,坐在门外的台阶上,一边喂鸡,一边发呆等人。
书房中,陈标坐在朱元璋怀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孟子所说的井田制,和他胡扯的井田制给朱元璋讲明白了。
商周的井田制,全天下田地都归周天子所有,不可买卖,由周天子赐予诸侯,诸侯遣黎民耕种。黎民实质上就是诸侯的奴隶。
后来生产力发展,诸侯在井田之外开私田,黎民也偷偷自己开荒。私田不用交税,井田就荒废了。之后各国变法,废除井田,按亩收税,就逐渐进入了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难以避免土地兼并的结果。王朝开始时会实行均田制,到了土地兼并严重,大部分百姓无立足之地时就会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循环往复。
以儒家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就希望恢复井田制,让天下田亩归朝廷分配,这样就可以抑制土地兼并,让贫者有基本的口粮可吃。
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大锅饭不可取,懂的都懂。
后世儒家大贤们的经济理念,都是从井田制上着手,比如还是按照田亩收税,只是田亩归公。这一点,就已经很接近后世的土地承包制度了。
陈标这一世才认真研读史书。研读之后他不由叹气,华夏这连绵不绝的上下五千年,真是太过厉害。
即便是现代的一些问题,翻翻史书,也能在先人们曾经实施过的政策中修修补补,拿到当前来用。
“天下田地归朝廷所有,而不是皇帝所有。如唐开国时一样,行均田制,男女成丁后皆可授田。但田地只是承包给百姓,以三十年为限。三十年后,朝廷再次进行田亩分配,活着的百姓延长三十年,已经去世的收回田地,再行分配。”
“在土地承包期限内,百姓可以把剩余的承包期限暂时转让给其他人。这转让就相当于土地买卖……”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要发展生产力,首先就是从吃饱肚子开始。只有吃饱了肚子,百姓才有闲暇去学习其他东西,推动生产关系向前发展。
管仲曾曰,“仓廪实则知礼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