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3 / 15)
第一次成熟时全做种子,第二次拿这些种子送到气候更好的江南一带种第二季。
而这第二季,就是百姓收获的粮食了。
如此高产的粮食,明年江南一带定然会大丰收。
当时的场面,单是想想便激动万分。
纪炀还道:“对,到时候皇庄的农人也会搬到江南一部分,只要江南全面铺开,全国都可以惠及。”
到时候的良种会随着四通八达的水路传遍全国各地。
虽说全国有先后快慢,但只要五年,五年时间,培育出来的良种会让各地开始增产。
在这五年里,说不定还会有更多高产的稻种。
徐九祥在内所有大臣,都被这个美好宏愿震惊。
如果在之前告诉他们这回事,他们肯定觉得异想天开。
土地就那么多土地,人口也就那么多人口。
粮食产量看天命,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谁还能逆天改命不成?
可现在的皇庄育良种告诉他们,努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怪不得纪炀之前那样低调,不做出成果绝对不吭一声。
这种不可思议的事,确实要瞒着的。
不过说起来,皇上都比许多大臣更了解庄稼的情况,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他比下面大臣都要懂。
估计这些大臣们回家后,全都恶补农业知识。
否则什么时候皇上问话,他们再什么也答不出来,那怎么办。
恶补,必须恶补。
一时间,朝中又兴起学农的风潮。
聚会的时候谁不说几句种田的事情,仿佛落伍一般。
更有甚者,还在自己院子里开辟出菜地出来,自己种的菜更好吃!
这个好消息几乎让整个朝堂振奋,粮食永远牵动百姓,牵动朝廷,只要粮食足,天下就安稳。
别看朝堂争来斗去,若天下不稳,对他们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
良种终于有了进展,纪炀可以稍稍松口气。
就在大家以为他要继续忙碌的时候,跟着他卷来卷去的官员们发现,纪炀不卷了,纪大人竟然不加班了。
而且身为府尹,本就不用天天坐在府衙里,一般有事再去就行,或者直接把公务送到府尹家中就行。
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