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3 / 9)
徐九祥比之先皇更要宽和,也不恼。
韩潇看着,只觉得徐九祥已经有了纪炀身上那不骄不躁,不急不恼的三分。
隐士大家主动出仕,这件事也让承平国上下再次振奋。
一切的源头,都在那颗种子。
那颗小小的,却有无限生命力的种子。
这不是纪炀头一次来冬祭,也不是头一次站这么近,但少有的,觉得这些事确实可以拿来夸耀。
一亩地七百斤的粮食。
纵然是他,也忍不住真心笑一笑。
更不用说连带的清查土地。
等到年后收收尾,他从在潞州扶江县做的事,也就的推到全国了。
让无立锥之地的百姓有自己的土地。
让从事劳动的百姓种自己的粮食。
这是世上最朴素,最简单的道理,也是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终于办成的。
冬祭回来,满朝文武都倍感轻松。
他们家也有地啊,自然高兴啊。
不过以后那良种司,只怕会永远火热,这次不再是惧怕他们的权势,而是看着他们,就跟看见神仙一样。
谁知道以后的种子还能有多高产呢!
就连灌江府送来今年的关市税,大家都觉得应该先给良种司一些。
特别是育种部门的银钱肯定要多。
这种投入跟回报,那是看得见的!
至于纪炀?
满朝文武,朝野上下,谁有谁不服吗。
他愿意做的事,永远都能成功。
纪炀那点点自傲在冬祭的时候已经消磨完了,笑着对大家道:“以后日子还长,别看马上要过年。年后事情还多着呢。”
承平国土地最后的清查汇总,各地因为土地产生的种种纠纷。
以及暗中查访到的贪官污吏,豪强乡绅,全都要一一查问。
再有良种的大面积铺设,南面是稻子,北面是麦子,还有一些黄豆的推广,以及工部农具的事。
觉得够朝野上下忙到脚不沾地。
众人一听纪炀这话,下意识退后。
行了行了。
从你们翰林五斗院学到一句话。
叫什么卷王,什么卷生卷死,说的就是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