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4 / 9)
,“……可。”
徐老将军看了总管太监一眼,后者顿了顿,但还是带着殿内的太监宫人出去了。
“咿呀”一声,殿门阖上。
只在御案边点了一盏长明烛的大殿,有些昏暗,徐老将军抬眼看了看御案上小皇帝刚才读的书,是《弟子规》。
但先前徐老将军特地给小皇帝写的书单,他这年纪可以试着初读《左传》《春秋》了。《左传》《汉书》《春秋》等书,观今鉴史,丘壑谋略朝堂,是帝皇必读必研书籍。
之前小皇帝已经在读《春秋》了,可现在又看回仅比启蒙略深一点的中规中矩儒家《弟子规》。
徐老将军轻轻一声叹息。
这声轻叹让小皇帝忍不住低下了头。
宫人太监都退下后,君臣二人沉默一会儿,到了侧殿的长榻坐下,小皇帝让徐老将军在长榻一起坐,徐老将军却坚持君臣尊卑没肯,拄着拐杖蹒跚在长榻前的小圆凳坐了。
一大一小,一老一幼,距离很近,就挨着坐在一起。侧殿留了一线窗缝通风,从微开的窗扉往出去,可以看见上阳宫正门前朱红的廊柱和飞翘的檐角,金红的色泽在阳光照射下宏伟庄严又耀眼。
徐老将军有些怔忪,看了半晌,“大庆开朝已有四百多载了,想当年,这座阳都宫还是文国公勘测设建的。”
文国公,温开阳,大庆开国元勋,太祖麾下第一智囊,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山川术数机关阴阳无一不精无一不晓,可谓一代人杰。
大庆朝的三座皇宫,京城皇宫,高都宫,阳都宫,全都是他勘测设计的。
尤其是这座阳都宫,太祖的“天子守国门”,他尤为赞服,在阳都耗费的精力甚至比南边的京城还要多得多。
而事实上,大庆的历代皇帝,大部分都是长驻阳都宫的。
徐老将军这一辈子,已见证了这上阳宫换了三位主人了。
他小的时候,坐在外祖玄宗的怀里,就是这么望着外面的冬阳,听外祖父给他说很多很多有关阳都宫和大庆朝的旧事。
徐老将军,对大庆朝还有这座上阳宫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
他絮絮叨叨,回忆着,给小皇帝说了好些。
这些都是小皇帝从前没听说过的,他渐渐听得入神。
许久许久,直到日影西斜,风吹槛窗“咿呀”一声摆了摆阖上,他才停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