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3 / 6)
敌的局面的。
可十万兵力压上北疆,是有些不够的,十五万已经是至少的增援了。
“这些,想必不用我说,你也是一清二楚的。”
徐文凯定定看着杨延宗:“这趟,陛下及文武臣将本大力阻止我来的,但我还是坚持来了。”
“你曾驻边抗戎多年,你应当知道,关外的汉民,过的是什么的日子。”
“一旦国门被叩开,百姓涂炭,汉室江山不再,家国支离破碎。”
和他们现在的内战是不一样的,他们现在内战说到底,都是兵士的战,双方都默契没有碰过老百姓。
而且说到底,也是一个锅里的东西,大庆季氏是汉人,徐文凯及满朝文武是汉人,杨延宗也是汉人。
这和被外虏破关是不一样的,历史上但凡外寇成功破关占据河山,对于中原汉民来说绝对是一场覆顶的灾难。
“我不求你共同出兵北上抗敌,”在目前情况而言,这是不可能实施的,徐文凯道,“我只求你看在关外的外寇和关内的百姓的份上,就此罢休,停战退兵!”
这场谈话,并没持续太久,该说的都说了,多说也没用。
最后离开之前,徐文凯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放在书案上,转身快步离去。
……
风起云动,吹散阴云,天光更亮了,大书案旁的长明烛火被微风吹动,不断闪烁着。
杨延宗盯了那封书信半晌,伸手取过来。
——这封信笺的上字迹很熟悉,信封边缘也起了毛边,显然是被保存者经常摩挲以怀缅的,不过却没有打开过蜡封和火漆,上面铁划阴钩四个大字“杨慎行,启”,笔锋有些久病的虚弱无力,但风骨犹存。
这是徐老将军临终前写给日后的杨延宗的一封信,留给徐文凯暂保存的。
——徐老将军临终推季元昊上位已是思无可思,但他始终仍忧虑将来的局面最终还是会走向自己最担心的那个方向。
临终前难以瞑目,他最终写下这封信,交给徐文凯保存。
杨延宗打开信,信也是徐老将军亲笔,但出乎他意料的却是,没再有半句忠君忠国之言。
——信上,从昔年第一次见少年的杨延宗回忆起,徐老将军当年是极其欣赏杨延宗的,杨延宗也在那次西、北合军抗寇有着极出色极一鸣惊人的表现,徐老将军细细追忆了当年那场战役,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