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工程专业杨小藜(4 / 5)
为命。
没有其余的家人,只有自己。
小时候杨小藜见过太多母亲搬不动的东西,尤其是杨母做酱菜生意为生,腌菜的坛子、大量的菜蔬、水瓮、以及买来的粮民……
早在杨小藜八岁去上学前,母亲的腰就不太好了。至今,杨小藜还时不时会请相熟的,医学院的学姐来为母亲针灸理疗。
其实最开始,杨小藜入女校的时候,对未来还有点模糊:她当然要好好读书认字,有学问有出息。
但到底将来要做什么,有什么出息?她并没有具体的概念。
直到看到工程学院的介绍,杨小藜才确定她真正想做什么:她要做个工程师。
于是她在考入女校上舍那天,填初步志愿的时候,就毫无犹豫地写上了工程专业,并且没有选备选志愿。
女校上舍的课程并不完全固定,除了必修课外,会根据各个学生的志愿,分成不同的选修课班级,由高等学校里的老师或是学姐学长们来给她们上课。
比如偏好诗词歌赋,志愿填了文学院的同学,跟杨小藜这种奔着工学院去的,选修课自然不同。
杨小藜上的第一节 选修课,是由城建署一位叫邢元的女官来代课的。
她拿着铅笔认真记笔记——
“其实咱们身边早就有许多‘工程’了。”
“先人的坎儿井,渠堰,精刻工艺,滑轮,机关锁,抛石炮……都是造福于世的建造工程。”
“再有,就是水车、风车。”
来讲课的邢老师说起风车水车,语气都有些变了,果然,这两项是她的专长。
后来杨小藜才知道,这位邢元老师,也是城建署最早一批的女官,改造过高转筒车和连筒架槽,前几年已经升到一级研究员了。
而且,这位邢老师……
“小藜!水车都要开始立了,你的数据本都准备好了?怎么在水边上发呆?”
杨小藜回神,抬头望向熟悉的脸,连忙跑过去展示了一下:“老师你看,我都备好了。”
邢老师,如今已经算是她的‘导师’了。杨小藜考入高等学校一年后,就加入了水车的研究组。
此时杨小藜手里捧着的木板夹上,夹了数页麻纸,还有用绳子拴着的几根削好的铅笔,用以记录数据。
而她斜跨着的麻布包里,还装了水斗式水轮车的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