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三重致仕(3 / 6)
听到动静,很可能也要跟着吃一顿宵夜。
吃了两块烤培根条,姜握才问道:“今日唐愿是怎么回事?”
晨起曜初那一句轻描淡写的东宫有事,姜握也不愿多问,但到了晚上,曜初却是自己回宫,把阿鲤留了下来。
崔朝也只大约知道些:“阿鲤的嬷嬷们口舌不谨,让曜初撞了个正着。”
他又道:“东宫要整饬,也非一两日的功夫。且今日能有口舌不谨,说不得下回就有手脚不干净的。不如让阿鲤在家里多待几日,等东宫彻底安稳了再回去。”
姜握喝了一口冰镇过的葡萄酒,笑道:“明日也罢了,是田假最后一日,后日咱们都去上朝,谁看着她呢?只怕只有女卫看不住她。”
崔朝一时没说话,只是望着姜握。
而姜握忽然就明白了。
崔朝声音一如既往的平和,在夏夜的风里显得温热而柔和:“朝上如我一般年纪致仕的朝臣也不少。”
这些年的宰相们都太卷了且不论,但普通朝臣致仕年纪,还是基本都卡在七十岁前的。
“太常寺原就不是我所长。当年先帝与我此位……”只是将自己的身后事交给了他,并且希望他作为太常寺卿常去看他。
但对崔朝来说,他哪怕不是太常寺卿,也不会耽误他常去太庙陪伴先帝。
至于鸿胪寺,他在外交学院任教也有九年了,所学悉以教给学生,亦或是变成书籍。
“夏日里去上阳宫也觉得累的很。”
崔朝道:“虽说我不像王相一般,天天念叨着致仕,但我心里,也是一直想致仕的。”
他端起了他手边的玻璃杯:“还请大司徒代我在陛下面前陈情。”
杯子停在空中半晌。
崔朝也不催促也不放下,只是安静地举杯等着她。
直到姜握最终端起杯子与他相碰:“好。”
夏夜中,玻璃杯相碰的声音清脆作响。淡紫色的酒液中倒映着天下星河灿烂。
而这一年,如崔朝一般请姜握代为陈情致仕的人,还不只一个。
尚书省。
姜握起初是下意识摇头的:“那不行。”
裴行俭想致仕,她一听这件事,就把自己摇成了阿鲤小时候玩的拨浪鼓。
见此,裴行俭解释道:“我是有缘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