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扶苏类政儿(5 / 9)
年生了一场病,幸得新任扁鹊正好在太医院和众多宫廷圣手学习,冒险用了急药才脱离了险境。
华阳太后对夏太后哭了一场,让夏太后保重身体,不要留她一人。
以前在秦仁文王后院时,华阳太后高高在上,与夏太后几乎没说过话。秦仁文王死后,两位太后陪伴着对方,已经亲如姐妹。
随着身边认识的同辈人一个又一个的故去,老人对身边每一分同辈人的陪伴都分外珍惜。
听了华阳太后哭了一场,夏太后真的咬牙撑住了。现在她虽然有些消瘦,但精神不错,能抱着小扶苏聊许久。
虽然成蟜已经长大,但嬴政还是让成蟜和小扶苏一起暂时住在太后宫中。
朱襄和雪姬也住在了咸阳宫,帮衬嬴政准备登基大典。
荀子见朱襄回来,松了一口气,将手中大部分细碎琐事交给了朱襄。
虽然他手下大儒如云,但政儿的登基大典,他不放心交给别人。
朱襄将荀子接到了咸阳宫照顾。
嬴政之前就想把荀子接来,但荀子不肯。现在朱襄去请,荀子才肯。
虽然嬴政是荀子晚辈,但荀子严格遵守君臣之别,以身作则让那些大儒别想着僭越。
这个时代的儒者,个个都是“反贼”。在他们眼中,自己可为君王师,而君王如果不靠谱,他们可以视君王为敌寇。
荀子心中也认为这样的思想正确,但有些事明知道不正确,却必须要这样做。
比如制定阶级分明的君臣纲要。
天下初定,群雄还未接受一个大一统王朝,稳定比一切都重要,所以大一统的君王必须有至高无上的威严。
上下尊卑,君臣有别,一层又一层的枷锁,都是为了这个新生王朝的稳定。
很多大儒都不满意荀子对君王的“谄媚”,认为荀子没有气节。
但儒家讲究资历,荀子的学识和辩论水平也超出他们太多。他们纵然心里不满,如果辩不过荀子也无用。
荀子知道,很多大儒都对他恨得牙痒痒,恨不得他死。
“我死后,你一定要撑住。”荀子语重心长道,“我知你不是儒,但你可以是儒。”
朱襄道:“秦朝需要我是什么,我就是什么,儒法道墨农等一切都可以。”
荀子笑着赞许道:“好。”
这次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