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7 / 9)
民,但也经过了两个月才有答复。
而在那段时间,刘清远自掏腰包也不能够,还是当时正值秋日,村民们进山找吃的这才勉强撑了下来。
“这件事并非因百姓之过,还望徐小兄弟回京后能在圣上面前美言几句,倘若圣上要降罪,我愿领受,便不要也责怪这个百姓了。”
他都已经被发配边疆了,还能怎么罚?
徐瑾瑜听罢,不由笑着摇头:
“正深兄这话就错了,圣上并无怪罪之意,并且圣上深知百姓受战火之苦,此行派吾等来此,是为行劝耕之宜。”
“劝耕?!”
刘清远不由自主的拔高的声音。
这不是胡闹吗?
这位勉强可以成为同门的小师弟看着光风霁月的,怎么说话这么不靠谱?
武安侯一边听,一边喝水都没忍住喷了出来:
“再别折腾这些百姓了,只要越贼一日不退,一年辛苦毁于一旦也不过是须臾之间!”
刘清远自知自己无法改变这个京城来的身份不明的小师弟的想法,期盼着武安侯能让他清醒过来。
而徐瑾瑜看着二人反应都这么激烈,自己却淡定的喝了一口茶水:
“侯爷,在此之前,您能想到军粮危机可解吗?”
“呃……”
武安侯顿时不吱声了。
一旁的刘清远看到武安侯顿时熄火的一幕,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
不是吧侯爷,您往常不是跟炸毛的鸡似的,逮谁叨谁吗?
今个就这?
就这?!
刘清远看武安侯是彻底指望不上了,他遂苦口婆心道:
“徐小兄弟,我在这里已经三年了,这仗也打了三年了,玉郡的百姓,尤其是与越国接壤之处的百姓有多苦我都看在眼里,他们现在就剩一点儿活气了,真的,经不起一点儿折腾了。”
除此之外,刘清远更怕的是这位徐小兄弟和那宣抚使为了功绩强行劝耕,届时百姓必会与其产生冲突。
可自古,民对上官,都是鸡蛋碰石头,能落着什么好?
武安侯这会儿虽然不吱声,可也一直瞧着徐瑾瑜,虽然说,当初他因为这少年的容貌形似故人,先入为主的对其多了几分信任。
可之后少年的步步筹谋,由不得他不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