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9 / 13)
安排住处,她和她娘估计……
她就是要让那些人知道,哪怕没了武家,她也能活得好好的。
一个小姑凉,承受着她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一些东西。
徐长生有时候也挺认同一句话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武曌抬头,说道,“我科举之时所写策论,乃是聚天下之财,尽归大唐,乃是富国之策。”
众人一愣,小小女子,不过昭华之年,好大的口气,哪怕是诸位丞相,都未必敢说出如此狂言。
武曌继续道,“我之策,有一重要机构,名为银行,凡我大唐百姓甚至外邦之民,都可将钱财存于银行,我之策有一重要纸张印信,凡持此印信者,皆可在大唐各地银行随时取出其存入的钱财,这样,做生意者就不用将沉重的钱财带在身上翻身越岭,减少钱财被抢劫的可能,普通百姓也可将钱财存入银行,既方便又安全……,而这些聚集起来的数量庞大的钱财,不仅可以用来灵活调度,还能钱生钱……”
武曌徐徐道来,将银行如何聚集天下钱财,如何统一调度的好处等说得清清楚楚。
古时做生意,都是一箱一箱的钱财运输着走的,这也是古时候为什么有规模的强盗土匪那么猖獗的一个原因,钱财沉重,十分的不方便。
徐长生都有些惊讶地看着武曌,他好像只是寥寥写了几笔关于银行的事情,没想到武曌居然从这么几笔的内容中就将一个颇具规模的银行模式给摸索了出来。
仕子中,大唐理工学院的学生小声道,“这不是院长在《十年国策》中提到的那个我们都看不懂的东西吗?”
“是啊,武曌居然补齐了,了不得了不得。”
“那是,没看她每次月考都是第一,可羡慕死我了。”
整个大殿都是武曌的声音,因为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又都是新的东西,大臣们不得不专心致志的听着每一句话,尝试快速地理解着每一句话。
现在的气氛,完全不是刚才周胜男辩论时的轻松自在,而是如同有重要国策颁布时的气氛。
哪怕武曌的声音并不快,但朝堂中还是有一些朝臣慢慢跟不上了。
“且慢,还请武家娘子再重复一遍刚才的内容,就是你口中的银行,如何做到调控物价,哪怕是灾年,也能做到将物价控制在一定程度,而不是由那些富商控制价格,牟取暴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