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新篇章(4 / 5)
去,兄弟难道肯养着白吃饭的姐妹吗?子侄难道会善待这些从未见过的长辈亲人?
她们必须有收入,才能安享晚年。
她想到了毛衣。
宫人几乎人人会织毛衣,就好像她们全都会绣帕子荷包,属于必备技能。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她们送到毛衣工坊呢?
毛纺织发展也有七八年了,南边不好说,北边已经建构起了产业链的雏形,有人养羊,有人收羊毛,有人开作坊,虽比不得江南蚕丝成熟,但也算像模像样。
一批熟练且服从性好的纺织女工价值不低。
是以,程丹若早在提出此事前,就给京城的商会递了话。
晋商、豫商、冀商,主要是这三家,因为采选宫人时,也都是在京城周边的几个省份招人。
他们也是毛纺织比较兴旺的三个地方。
三家商行都表示,他们十分乐意送老家的宫人们回乡,如若她们愿意,也可在本地的作坊上工。
很上路。
但毛衣的局限性很大,原材料依赖进口,出口又很难,中亚是游牧民族,大机率是毛衣的祖宗,南方如越南、印度等地不需要,西方国家自己就有羊,衹要拿到成品破解,他们就能自己搞出毛衣,不像丝绸一样珍贵。
好在也不是没有。
东瀛和北韩纬度高,临海,畜牧业很一般,想要自主产毛衣难度较大。她打算在今年朝贡时,给北韩的赏赐里塞两件上等毛衣,看看能不能打开销路。
市场越大,国内商户收购的羊毛就越多,长此以往,北方游牧民族的养殖重心或多或少会偏移到羊身上。
到时候他们再南下劫掠,就能试一试经济制裁。
——但前提是,他们需要这么多羊毛。
是不是该找人制作机器纺织绒布?
英国的羊毛业崛起,也就是在这个时代,如果他们能纺织出便宜结实的毛布,就能出口挤占海外市场了。
程丹若越想越沉浸,久久不肯回神。
她太想扶持羊毛业了。
丝绸固然好,可种桑侵占农田,江南的粮食早就不复前朝,全靠湖广。可粮食不多,人口却在增加,人地矛盾一年比一年严重。
毛纺织却不同,羊和羊毛不占农耕,且毗邻蒙古,自己养不了可以直接收,还能制衡胡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