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食国灭(4 / 12)
聚成20万之众。随即便攻陷两河流域的重镇巴士拉,一度进至距巴格达仅20公里处,帝国首都岌岌可危。
哈里发穆耳台米德派军征讨,剿抚两计并用。由于阿里在起义后未能及时兑现当初的允诺,义军力量被削弱,黑奴起义在坚持了14年之后,惨遭失败,阿里被杀。
在世界历史上,这次黑奴起义是与古代罗马斯巴达克起义齐名的大规模奴隶反抗斗争,它给哈里发国家以沉重打击。此后,阿拉伯从非洲输人奴隶的数量明显减少,整个社会中的奴隶制残余也渐趋消亡。
人民起义浪潮也使阿拉伯帝国境内异端教派的活动更趋活跃。由阿布·阿杜拉创立的“卡尔马特教派”逐渐兴起。该派反对逊尼派哈里发政权,主张社会平等、财产共有,废弃正统的伊斯兰教规、教礼。
该派在哈马丹·卡尔马特领导下于伊拉克南部库法地区举行起义,势力迅速扩及波斯、中亚一带,并于公元899年在波斯湾西岸的巴林建立了卡尔马特国家,先后延续200余年。
阿拉伯帝国原本就是一个主要通过征服而拼凑起来的多民族,多宗教和具有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的庞大而松散的联合体,即使在哈里发政权最强大时期,中央的权力也是有限的,尤其对于边远行省,更是鞭长莫及。
由于人民起义的打击以及统治者内部权力斗争,国势衰微,哈里发权力削弱,各行省总督和近卫军首领乘机扩大权势,或割地自立,或直接控制朝廷,阿拉伯帝国分崩离析,最后由于外族入侵而灭亡。
由军事封土制造成的强大地方割据势力,对阿拉伯帝国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各地总督和军事统帅,因封土制的推行,逐渐获得拥兵自雄,割地自立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
世纪初,帝国内部的离心倾向已成为不可遏制的力量,使帝国大厦千疮百孔。大将伊本·艾格莱卜在获得突尼斯封土之后,当年便建立艾格莱卜王朝。埃及总督阿哈默德·图伦宣布独立,建图伦王朝。东西各地几十位总督、军事统帅皆乘机自立,相互攻伐征战,并力图染指中央政权。东方各省继塔希尔王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撒法利王朝、萨玛尼王朝、哥疾宁王朝。大小王国旋起旋仆,忽生忽灭。
昔日哈里发的崇高地位已成过眼烟云,仅蜗居在伊拉克一隅之地,且被突厥籍的近卫军牢牢控制在手中,成为政治玩偶,任人废立宰杀。
哈里发宫廷的无限挥霍浪费和军政的庞大开支,造成了财政危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