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子辈出(12 / 16)
是当皇帝的命。”
在《赤伏符》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二十八字:“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卯金修德为天子。”
前两句意思明确,后两句却有些神神道道,半通不通。强华于是向刘秀解释道:“所谓四七之际,四七二十八,从汉高祖称帝到你起兵,中间为两百二十八年,你起兵的时候,又正好是二十八岁。火为主,汉为火德,意思是汉室理当复兴。卯金加起来,是个劉(刘)字,说的是你将继承刘氏正统。”
朱祐忽然发现,早在强华解释之前,刘秀就已经笑了。
这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解脱之笑。
这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会心之笑。
对刘秀来说,强华和谶书《赤伏符》,来得正是时候!在称帝的问题上,诸将轮番劝进,费尽口舌,但其效果却远远比不上强华所带来的这二十八个字。
诸将说了半天,无非是在告诉刘秀,称帝不仅合情,而且合理。在这一点上,刘秀根本不需要诸将提醒,他心中比谁都清楚。他之所以迟迟不能决定,只因为诸将说一千,道一万,却始终不能替他解决一个最大的心病——称帝的合法性问题。
想当年,刘邦称帝的时候,项羽已经灭了,天下都是他的,所以不必考虑合法的问题,因为已经没有人可以裁决他,他就是法律!因此,群臣一劝进,刘邦在象征性地谦虚了两下之后,便毫不客气地自封为皇帝。
然而,此时的刘秀,并没有刘邦这样的绝对实力,他现在只能控制帝国百分之九的土地和百分之十三的人口。因此,他就必须面临一个称帝是否合法的问题,他必须告诉世人,他凭什么称帝!
更为重要的是,刘秀如果称帝,有一个先天不足的道德劣势。他本来是更始皇帝刘玄所封的萧王,他一旦称帝,就等于是对刘玄的彻底背叛。因此,他也必须说服世人,他之称帝,是合乎道德的,与背叛无关。
这几乎是一道无解的难题。直到强华带着《赤伏符》出现,这才完美地解决了这道难题——不是我刘秀想称帝,是上天指名非要我称帝不可,我也是迫不得已。这是上天的选择。天意,就是最大的道德。
强华的到来,经由朱祐的大嘴巴传开,诸将劝进的热情重又激发,再次联名上奏道:“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