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复望蜀 (1)(7 / 23)
“废昌帝,立公孙。”说的是霍光废昌邑王,立汉宣帝。所谓公孙,是指汉宣帝刘病己,和你没有丝毫关系(汉昭帝元凤三年,上林苑中一棵枯死倒地的大柳树,忽然有一天自己站起,复活过来,重新长出叶子。虫子吃其树叶,在树叶上吃出五个空心字——“公孙病己立”。宣帝名病己,称皇孙,其后果然继昭帝之后称帝)。
“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说的是黄帝,黄帝号轩辕,姓公孙,同样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西太守,乙卯金。”说的是高祖刘邦,指高祖于乙未年登基称帝。
谶书说:“汉家九百二十岁,以蒙孙亡,受以丞相,其名当涂高。”你是当涂高吗?既然不是,你凭什么代汉?而且汉朝有九百二十年的运数,现在才过了二百余年,还将有七百年的江山,你就且等着吧!
你又拿掌纹说事,谁不知道那是你自己刻出来的?王莽伪造符命,你也跟着他造假,学什么不好,你偏要学王莽,你难道没看见王莽的下场?
你不是我的贼臣乱子,只是你身边的人希求富贵,这才蛊惑你称帝,所以我并不怪你。你已经上了年纪,来日无多,妻子又弱小,要早作决断,迷途知返,以免日后追悔莫及。天下神器,不可力争,你可得仔细想想清楚。
书末,刘秀大笔一挥,署名“公孙皇帝”。又将此书抄录数百千份,传播于国中,以辟谣言,正视听。
刘秀和公孙述的这一场辩论,在今天看来,或许颇为可笑,所谓的谶书,大抵是一种封建迷信,不足为训,而这两个人却一本正经地奉为真理,各自在谶书中熟练地寻章摘句,力求驳倒对方,占据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从而证明自己比对方更加根正苗红,更加有资格代表天意。
在当时全民狂热地迷信谶书的社会大环境之下,这场辩论无疑是极其严肃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感觉其可笑之时,却又不免觉得凄凉。我们往往并不能真的以史为鉴,相似的一幕仍会重复上演,究其原因,或许迷信的对象已然不同,而迷信本身却并未从本质上改变。
公孙述接到刘秀之书,无心作答,只是黯然神伤,他知道,他又输了一仗。
【No.4 择帅】
刘秀称帝之时,年仅三十岁,如饥似渴。公孙述称帝之时,却是年近花甲,日之将暮。人一旦上了年纪,心态难免保守,在几次军事尝试均告失败之后,公孙述很快便萧条下来,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既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