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六章 文明的复兴(2 / 4)
集中到皇帝手中,任凭他以之对外征讨,或是为了享乐而肆意挥霍。 这就是那个庞大无比,看似不可战胜的强大帝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崩溃的原因,它奉行的是扭曲的法家学说,严酷的律法带给人的不是保障,而是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现在,新朝即将建立,气象焕然一新,正是法家**大展身手之时! 没有太多的观望和犹豫,法家**纷纷前往洛阳,准备晋见王羽,一展胸中抱负。 连王羽都没想到,天下竟然还存有这么多相对纯正的法家信徒,短短三个月之间,足足有五百多士子聚集而来,登门拜见。 其中就包括了他一直有心寻找,却因为忘记了对方的籍贯,所以一直没找到的蜀汉名相法正法孝直,还有之前找到却没能成功说动的李严和满宠。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奇怪。法家的原则姓本来就不是很强,创始人荀况在后世是被当做儒家贤者的,他的**韩非、李斯也都是那种不在乎门户之分,只在意实际利益的人。 所以,即便经过了秦皇焚书、武帝尊儒两次文化浩劫,法家也没被怎么着,只是再次将宗旨修改,从酷法变成了儒家法学而已。 得了这么一大批人才的加入,立法工作自然得以大大加快,不过王羽却没急在一时,他还要等消息继续发酵,看看能不能引起更进一步的反应。 他准备建立的制度,其实和十三、四世纪,欧洲的分封制差不多,他认为这是最适合扩张,所需条件也最低的一种制度。 历史上,就是在这样的制度的驱使和维护下,欧洲人完**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张,除了南北两极之外,文明几乎覆盖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不过,他不是历史学家,不敢保证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更多的只是提供一个思路,确立相应的原则,然后集思广益,建一个相对最适合当前状况,也附和自己预期的制度出来。 因此,没有必要急着做结论。 法家之后,墨家和道家也接踵有传承者赶至。 在董仲舒主导的罢黜百家行动中,重点的打击目标就是墨家和道家,此外就商人。徐荣、马钧传承的只是其中一支,更多的墨家子弟都流失在了民间,有的就此消失,有的代代传承,不为人知。 这次王羽公然宣示天下,效果相当好,坊间巷里,水井之旁,都能听到相关的议论,这些隐遁于山林和民间的人也都得了消息,经过谨慎的思考后,终究还是耐不住恢复宗门的**,纷纷出山而来。 这只是个开始。 这个秋天,或者说这一年,注定了要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记。 这是华夏文化复苏的,在王羽的前世,湮灭于历史之中的那些学派先后从不为人知的地方走了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