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六章 文明的复兴(3 / 4)
来,很多学派,别说王羽,连学识渊博的蔡邕、田丰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王羽已经能想象到,帝国延绵数百年后,人们会如何评价这段历史了。欧洲人怎么评价文艺复兴,那么汉人对这段历史就会有着相似的评说。 文化复兴之后接踵而来的,定然是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王羽这几年在青州所做的,只能说是打个先站,未来的几十年中,汉帝国在这个领域上的提高,只怕用飞跃二字也难以准确形容。 有了这两方面的进步,再接下来的,当然就是华夏史无前例的大扩张。在王羽怀里揣着的那张地图上,一个超级帝国已然成形,接下来的,无非实现它而已。 相较于此,重归一统只能算是很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何况,这一年并非中原真正统一的一年。 从王羽入主青州开始,这几年可说是连年皆战。青州再怎么富庶,将军府的准备再如何充沛,都抵挡不了巨大的战争消耗。 此外,在大战取得胜利之后,青州的领地扩大了超过一倍,要安定这么大的领地,要耗费的人力和资源也是相当大的。 所以,这几个月来各条战线上的青州军都以控制为主,并没有接连发动大战的意思。虽然战争仍未终结,各方也都在厉兵秣马或是舔伤口,但战事确实是告一段落了。 对于王羽的邀请,曹**还在犹豫,并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以他本心来说,他更愿意成为一方诸侯,只可惜,王羽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宁可将丞相的位置交给他,也不愿意放他离开自己的视线。 王羽有信心,曹**到最后还是得就范,他的本钱有限,本也没太多腾挪的余地。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的本钱只会越来越少,而非相反。 没有了蒯、蔡两家的支持,曹**在荆州根本无法补充军力。抓壮丁倒是不难,可装备、粮草从何而来呢?若是于禁在雨季进攻襄阳,他或许还有机会借着一场大胜来振奋气势,让更多的世家拿出实质姓的支持来,可现在,他只能干瞪眼。 人才的流失更加致命。只是不到半年时间,曹**手下先后有满宠、杜畿、董昭等几十位名士弃官而走,其中甚至包括了程昱、钟繇这样的重臣! 这些人有的去了洛阳,也有人直接打道回府。反正形势如此,连曹**这个主君都在考虑投降的问题,谁还有什么必要坚持到底吗? 最后留在曹**身边,亲族以外的幕僚,也只剩下了郭嘉、荀彧。 相较于分崩离析的曹营,江东和益州两方面倒是战意十足。 江东主要是因为有孙策在,这位江东小霸王可不是个容易放弃的,这半年来,他一直在做重新再战的准备。 他自己坐镇秣陵城,一边**练兵马,一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